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文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

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时间: 2024-08-30 20:01:53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文的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道理

小蝌蚪找妈妈讲的是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途中,误将鸭子.金鱼.乌龟和大白鹅认成了自己的妈妈,最后经过大家的提示和帮助,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懈.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池塘里出现了许多的小蝌蚪,它们看见小鸡都有自己的妈妈,所以它们也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看家鸭妈妈,询问鸭妈妈有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鸭妈妈却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于是它们游啊游,又看见了金鱼,金鱼告诉它们自己不是它们妈妈,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内容

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也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这样的剧情,讲述的是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

画龙点睛是寓言故事吗 画龙点睛是寓言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画龙点睛>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且"画龙点睛"还是个成语,原本是形容我国梁代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奇之处.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简介 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 有人就问张僧繇

如何区分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民间和神话故事的区别

它们两者的含义不同,神话故事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也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 它们两者的内容不同,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

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有什么区别 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有什么不同

1.含义不同: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远古时期的产物,是文学的先河.民间故事则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2.内容不同: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神话的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吗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

灶王爷的故事是民间故事吗 灶王爷的故事是什么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是民间故事.相传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天,朱元璋的母亲正在做饭,突然有一只喜鹊闯进来,叫道:"朱家天下万万年!朱家天下万万年!"朱母生气道:"什么万万年,不要开我们的玩笑.我看哪,有个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错了."朱母一边说,一边生气地用勺子敲打灶台,以赶走喜鹊.这时,被朱母敲得鼻青脸肿的灶神现身了. 他无奈地对朱母说:"朱老妈呀,老天爷让你们朱家天下万万年就是万万年了嘛,你干嘛还生气呀?你说的二百七十六年就只能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原文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一天,天上的七位仙女下凡游玩,而后在湖里洗澡:牛郎悄悄偷走一位仙女的衣服,要求仙女做他的妻子,不然不还她衣服:那位仙女就是织女,她答应了牛郎,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久王母娘娘发现此事,拆散了牛郎和织女:喜鹊们被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就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节相会.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见于<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原文如下: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

铁杵成针的故事:很久以前,李白在山中读书,但经常偷懒,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学习:李白路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在磨铁棒的老妇人,就问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后来就回去完成学业了. 铁杵成针的故事原文 铁杵成针的原文如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