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该句的意思是: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月夜忆舍弟》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月:月亮。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8、长:一直,老是。

  9、达: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赏析

  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起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

  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时间: 2024-10-10 10:07:37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的相关文章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全诗内容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内容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cháng)不达,况乃未休兵. 全诗意思为: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作者是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作者是杜甫,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谁写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意思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人间四月芳菲尽出自于哪首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诗的前两句表明了诗人登山时的季节,原本诗人登山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登山后看见眼前的景象,充满了惊喜.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哪一首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古诗翻译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作者用新奇的妙语抒发了对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的感叹,表达了对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的无比赞美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译 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出自哪一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作者用新奇的妙语抒发了对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的感叹,表达了对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的无比赞美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翻译 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

莺飞草长的古诗 莺飞草长出自于哪首诗

莺飞草长的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七言绝句<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原文及翻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出自的哪首诗 乐游原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出自<乐游原>.<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绮丽风光,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叹和对美好人生的眷恋. <乐游原>原文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

青梅竹马出自于哪首诗 青梅竹马出自于哪首诗词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长干行>,原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