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翻译 观沧海译文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⑻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非常。

  ⒂至:极点。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时间: 2024-08-01 17:37:17

观沧海翻译 观沧海译文的相关文章

观沧海翻译全文 观沧海全文的意思

<观沧海>的翻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波澜起伏,海中山岛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浪汹涌澎湃.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的全文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沧海曹操的全文翻译 观沧海赏析简短

<观沧海>的翻译:往东面行走,登上碣石山,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波澜壮阔,山岛耸立其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的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观沧海翻译简短 观沧海全文意思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古诗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之后归程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壮阔景象来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全诗语言质朴,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做到了情景交融. 作品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四言诗出自诗人曹操之手,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之后回程经过碣石山所作,作者在登山望海时有感而发,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全诗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曹操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此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做到了情景交融.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

观沧海教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歌意思. 4.通过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

观书有感的翻译 观书有感白话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一面镜子被打开了一样,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水面上不停闪耀浮动.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何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水从源头的地方源源不断流淌出来,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的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的第一句描写出了方塘的清澈,将它比喻成可以照见世间各物的镜子:诗的第二句则是为了突出自己博大的胸襟.诗的三.四句就是讲道理了,告诉我们方塘之所以永不枯

观书有感翻译 观书有感译文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