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

  观沧海教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歌意思。

  4、通过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大还是有何感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歌,去领略曹操笔下大海的美景吧!

  板书:题目 作者

  破题: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点出来作者的目的,正文也是围绕这个“观”字进行的。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三、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壮丽诗篇,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四、疏通课文

  1、教师示范

  2、学生试读

  3、听录音

  4、学生再读

  5、解决字词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沧:通“苍”青绿色

  ③澹澹:水面波动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⑤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五、整体把握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六、思考练习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分析:“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情况?“临”字做何解释?

  分析:主要交代作者所处的地点和来此目的。“临”作“登临、登上”讲,“以”表示目的。

  3、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分析:写观海所见的情景。到“洪波涌起”为止。

  4、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分析: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后搜集一些曹操的诗词,加深对曹操的了解。

  观沧海教案二

  【教学目标 】

  1、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特别是现在很少出现的文言词。如“澹澹”,“竦峙”,“星汉”,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寄情于景的写法,激发为理想奋斗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会儿,然后用一个词归纳你心中“海”的印 象。(学生说)

  引导:海是神秘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恬静温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们 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著名诗 篇──《观沧海》,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初读感悟

  1、听课件录音范读。注意字音。

  2、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暗含了找,说,练的过程,这一步不必老师提醒,字数很少,学生相互提醒,记忆更深)

  3、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4、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5、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示: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 课件展示明确)

  4、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 白了……”的句式讲述自己理解的改变。)

  5、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6、学生讲述: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⑴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⑵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个词是大海留给诗人的最初体验?

  ⑵澹澹再现了海水浩渺动荡的神韵,“何”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千古传颂的绝句。

  ⑷想 象诗人写作时的情景,思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与景的交融。边读边理解,理解后再读。

  2、你曾经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产生过豪壮的情感?(意在培养学生融情于 景)

  师可引导自己的经历(如:在高山悬崖边,俯视山谷,看鹰在谷中盘旋,然后飞过远山,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结拓展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说出古代一些写景抒情的诗句吗?说说它们都主要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课内交流或布置课外搜集)

  2、写一篇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齐诵结束(或背诵结束)

  观沧海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语言词汇,揣摩其语言魅力;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力。

  情感目标: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并背诵诗歌,掌握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鉴赏意象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何其芳先生笔下所描绘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图,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诗歌,看看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曹操的《观沧海》。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二)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简要介绍诗歌体裁}

  乐府——两汉官署名称,即音乐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制作国家典礼音乐,主要收集文人诗、民间歌谣入乐。

  乐府诗一般无标题,尤其是汉代乐府。《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所加的。乐府诗可谱乐歌唱,诗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亦可称之为“诗的附文”,与诗歌表现的内容无关。

  {听读结合,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听我泛读,注意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泛读完之后,再请同学们齐读,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象?”

  明确:诗中描绘了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深入诗歌,品读文本}

  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梳理诗歌的内容:

  1、细致分析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构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与诗人的心境有何联系?

  解析:“观沧海”以一个“观”字为线索,总揽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旨在交代观海地点及方位,登高临海,视野开阔,将沧海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登高远眺,描摹大海、山岛的情状,使眼前之景显得辽阔、壮观,写出了沧海之景的壮丽之势;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一反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情怀。写出在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茂,给人生机盎然之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此句虽言秋风萧瑟(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悲秋意绪。眼前见到的却是大海的汹涌澎湃,气象宏阔、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将眼前实景,融进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呈现出吞吐宇宙的气象。诗人以沧海自比,隐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而作,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无关。

  2、品析这首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并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在诗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明确:

  A、景物的描写手法:

  由近及远(由眼前实景到想象、联想之景的描写——空间关系的迁移,显得层次分明)

  虚实相生(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象为实写,日月、星汉为虚写。采用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使诗内涵丰富,意韵无穷)

  动静姐合(水、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的描写为动景,山岛、树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写为静景。动静结合,使诗歌显得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现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托物言志(借写大海吞吐宇宙的雄伟壮阔之景,隐喻自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请学生富有情感的诵读全词,以感受文气,曹丕在《典论·论文》曾说:“文以气为主”,诗词亦是如此。在《观沧海》这首词中需要我们在诵读中去获得一种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诗中,并达到与诗的一种交流与沟通。

  小结:

  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重点是让大家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样“胸怀阔大、志存高远”。

  (三)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下来完成课后作业,并背诵这首诗歌。

时间: 2024-08-29 18:54:52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的相关文章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古诗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之后归程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壮阔景象来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全诗语言质朴,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做到了情景交融. 作品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四言诗出自诗人曹操之手,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之后回程经过碣石山所作,作者在登山望海时有感而发,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全诗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曹操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此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做到了情景交融.

观沧海翻译 观沧海译文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的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是什么意思 眼观鼻鼻观心出自哪里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字面意思是:眼睛看着鼻子,鼻子观察嘴巴,由嘴巴观察心灵."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是佛教静坐入定的方法,强调的是集中精神,内观自性. 眼观鼻,鼻观心的意思 "眼观鼻,鼻观心"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也指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见例于<围城>:"老派名士对女人的态度,或者谑浪玩弄,这是对妓女的风流;或者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平视,这是对朋友内眷的礼貌." 或见于<儿女英雄传>第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是什么意思 眼观鼻鼻观心的意思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意思是:用眼睛盯住鼻尖不要移神,鼻子观察嘴巴,用意念这种无形的东西去修养身心,精神集中,心无旁骛.这句话出自于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功法<龟息功>,具体做法是: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 <龟息功>原文:"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腭,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所谓"眼观

观通造句 观通的造句

观通的造句有:1.讽刺作品所表达的真实而又惨淡的世界观通常会要求一个角色胎死腹中,作为对坏人的最后一击.2.结论观通站人员因其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已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着认知.行为和情绪.3.这段路未来还将打造成"银杏主题"景观通道,沿线乡镇在公路两侧各借地20米作为"森林鄞州"建设用地. 4.在它的观通甲板上,一名身材曼妙,容貌姣好的西方少女手扶栏杆,注视着船员的一举一动,她举目四望若有所思. 5.观通旅下属的一个个矗入云端的观通站,一部部紧盯海天风云的雷达

表观造句 表观的造句

表观的造句有:1.用药物累积法测定丁公藤注射液的表观动力学参数.2.泡沫流体的表观黏度不稳定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趋势逐渐变缓.3.两种构型在表观分子质量,诱导性和免疫化学特性方面明显不同. 4.它比有66.4度表观视场的E要好一点,只比62度视场的Zeiss8x42FL稍差. 5.通过调节囊泡的含量,可以控制复配体系的表观粘度. 6.随着液化后孔压的降低,砂土的表观粘度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随孔压比的减小而增大. 7.这些幼鼠成年后成为了糟糕的母亲,并把这种表观遗传变化传给了后代. 8.结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