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注释 公西华侍坐原文和翻译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

  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 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时。

  4、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5、则:连 词,那么 ,就。

  6、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7、率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 相当于 “然”,……的样子。

  8、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9、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乎:于,在。

  10、加之以师旅: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11、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2、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13、比及: 等到。

  14、且:连词,并且。

  15、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16、哂 (shěn):微笑 ,这里略带讥讽。

  17、方:见方,纵横。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18、如 :连词,表选择,或者。

  19、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20、如 :连词,或者。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1、其:那。

  22、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23、俟:等待。

  24、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25、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6、如:连词,或者。

  27、会:诸侯会盟。

  28、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29、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0、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1、愿:愿意。

  32、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3、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4、鼓:弹。

  35、瑟:古乐器。

  36、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7、舍:放下。

  38、作:立起来,站起身。

  39、撰:才具,才能。

  40、伤:妨害。

  41、乎:语气词,呢。

  4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43、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44、冠者 五六人,童六七人:几个成人 ,几个孩子;五 六,六七, 都是虚数。

  45、喟然:叹息的样子。

  46、与:赞成。

  47、后:动词,后出。

  48、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4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 用;让:礼让,谦逊。

  50、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论语》创作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时间: 2024-08-25 15:21:21

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注释 公西华侍坐原文和翻译注释的相关文章

谢公夫人教儿全文翻译 谢公夫人教儿原文翻译文言文

<谢公夫人教儿>翻译: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的时候,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未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谢公夫人教儿>原文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寓意 父母应该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用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言行为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出处 <谢公夫人教儿>出自刘义庆<世说

袁黄公力行节俭文言文翻译 袁黄公力行节俭文言文翻译注释

翻译: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聚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 <袁黄公力行节俭>节选自<感应篇>,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将奈其士众何翻译《武王克殷》原文

将奈其士众何翻译:对商朝的士众怎么处置.此句出于<武王克殷>,是西汉刘向<说苑>里的一篇文章.讲了武王攻克商朝后,商量如何处置原商朝百姓的办法.太公想要将百姓全部都杀死,邵公则想要把没有罪的人留下,周公只想要把商王处死.由此可见,周公的办法是最好的,使用这个想法足以能让天下平定不会再产生祸乱. <武王克殷>原文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

史记高祖本纪全文原文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全文原文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高祖早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

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翻译

齐景公喝酒,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请您不要喝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婴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我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他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弦章已经死了很久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原文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 :"君至".晏子被元,

庞公池文言文翻译 庞公池翻译

<庞公池>的翻译:庞公池全年都禁止行船,更不用说在夜晚行船,也不用说在晚上行船赏月.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在庞公池里留下一只小船.每到月夜,夜夜出游,沿着城池行到北海坂,往返将近五里路,盘旋游荡在中.山后的人家,都紧闭着门,高枕无忧地睡大觉,看不见灯火,静悄悄,心里颇有点凄例. 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里梦里?声声渐远,月也渐淡,嗒嗒然睡去.歌声终结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地赞扬他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新声.小奴婷也可欠连天,至歪斜地睡觉了,互相枕着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翻译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翻译成现代汉语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的翻译为:秦穆公接见他,派遣他出去寻找千里马.语出<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一篇,节选原文为: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原文翻译: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

章公懋为祭酒文言文翻译 章公懋为祭酒启示

章公懋这个人是京城南部的国子监的主管官.一天他的一个监生请假,找借口说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得不到薪水,要去请人帮忙.章公懋听了很惊讶,说:"薪水的确不能有闪失啊.这可怎么办啊?"脸上不禁显露替学生的担忧之色.于是章公懋让学生快去,并且希望他解决了告诉自己.那个监生很后悔欺骗了章公懋,说:"先生用诚心待我,怎么能骗他呢?"第二天回复章公懋,言明了事实请求章公懋原谅. 原文: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请假,托言一力采薪不至,将往求之.公闻之愕然,曰:"薪水

薛谭学讴翻译 薜谭学讴的原文和翻译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学尽秦青的技艺,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城外大道旁为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让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回去继续向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薛谭学讴>原文 <薛谭学讴>的原文出自<列子·汤问>,原文如下: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这篇古文告诉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