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古诗翻译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题西林壁》原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注释

  1、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江西庐山七岭之西。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3、各不同:各不相同。

  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5、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题西林壁》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题西林壁》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题西林壁》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时间: 2024-08-29 01:41:44

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古诗翻译的相关文章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古诗的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全诗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绘了不同角度下的庐山的面貌,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即人处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雪梅>全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最后揭示出三者的结合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暮江吟>原诗及翻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

题西林壁古诗带拼音 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

hēng kàn chēng lǐng cè chēng fēng 横看成岭侧成峰, yuǎn jìn gāo dī ge bù tóng 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hēng kàn chēng lǐng cè chēng fēng,yuǎn jìn gāo dī ge bù tóng.)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全首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题西林壁>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将哲理蕴含在景色之中.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的各个形态,表面上是写庐山,实际是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事物的全貌与本质,才可以对事物做出宏观的判断.后两句则含有丰富的内涵,它告诉

题西林壁俗语是什么 题西林壁古诗用一句俗语表达

<题西林壁>的俗语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后两句告诉人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观察事物,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小儿垂钓古诗翻译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的时候,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小儿垂钓>原诗内容为: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全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表达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步的古诗意思 野步古诗翻译

<野步>翻译:和煦的风将麦陇里的新稻都吹斜了,水洼草根处的小青蛙在不停的叫着.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多美令人羡慕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赏析 首句中的"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到了勃勃的生机,更何况一个"噪"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q

《凉州词》古诗带拼音 凉州词 王之涣翻译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凉州词> 唐·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chū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翻译

<泊船瓜洲>的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归家呢?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的赏析 全诗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所见的景象,写出了舟行迅疾.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反映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