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渔歌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渔歌子》描绘了在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中有一位渔翁正在垂钓的景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着色名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首句中的“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用白鹭的自在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夫捕鱼的情态,突出了渔夫的怡然自得。

时间: 2024-10-27 07:00:59

渔歌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渔歌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的相关文章

唐诗晚晴描绘的是哪个时节的景象 唐诗晚晴描绘的是哪个时节

唐诗<晚晴>描绘的初夏的景象.从诗中"春去夏犹清"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大致在春天已经过去,初夏刚刚到来的时节. <晚晴>的赏析 <晚晴>的首联表明了诗人的居所,以及当时的时节正是清和的初夏,有地点和时间两个具体的时间点,为诗中景象营造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背景. <晚晴>的颔联进一步具体化地点明了诗人此刻正是傍晚初放晴的时候,这种景象再结合诗人对"幽草"的刻画,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受.颈联诗人讲述其登高远眺,尾联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文言文翻译 田子归休的译文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的意思:田子做宰相,三年后回家休假."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出自文言文<田子为相>,全文刻画了一位教子有方.深明大义.品德高尚的母亲形象,表现出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思想. <田子为相>的原文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

艾子有孙年十许文言文翻译 艾子有孙年十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艾子有孙>翻译: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发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告诫地问道:"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翻译

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寒食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寒食>描绘的是暮春时分长安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后两句描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描绘了几幅图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描绘了几幅图景

描绘了四幅画景,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 诗歌的背景是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

清平乐六盘山首先描绘了一幅什么的景象 清平乐六盘山首先描绘了什么景象

<清平乐·六盘山>首先描写了作者站在六盘山的高峰上所见之景.作者看见了净朗高阔的天空与疏淡的云朵,大雁正往南飞,准备过冬.作者借景抒情,借南飞的大雁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 <清平乐·六盘山>的全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

写出绝句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绝句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绝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图,表现的是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鸣唱.表达了诗人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美景.诗的前两句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用颜色将大自然的生机充盈整个环境.诗的第三句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表达意境更加深远:诗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中的黄鹂在柳树间歌唱,白鹭冲向蔚蓝的天空,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用不同的角度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第一句中的"鸣"字将黄鹂表现得更加生活动魄,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