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运用了暗喻的写作手法。暗喻指的是隐晦的比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并存在有并列、修饰或注释等关系。这句诗中的“娉娉袅袅”形容女子轻盈美好的体态,“豆蔻”一词暗喻少女,又照应了“娉娉袅袅”一词,表现出少女娇艳如花的美貌。

  “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出处

  “娉娉袅袅十三余”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原诗如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如下:

  十三四岁的少女的体态袅娜多姿,举止又轻盈美好,就像是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一样美丽。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时间: 2024-11-03 21:53:18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的相关文章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的写作手法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运用了暗喻的写作手法,用"豆蔻"含苞待放的情状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表现出少女的娇艳与美好,衬托出正处芳龄的女子的姿态美好与举止轻盈. <赠别二首·其一>的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的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先写意中人,再由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全诗不仅赞颂了意中人的美

杜牧有诗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指年龄在什么的女子 豆蔻是指年龄在什么的女子

杜牧有诗"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指年龄在13.14岁的女子."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杜牧的<赠别>,原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的意思是:十三四岁的少女的体态轻盈美好,就像二月初在梢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唐代]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释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

杜牧有诗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指什么年龄的女子 豆蔻指的是多少岁

豆蔻指的是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少女.在古代,豆蔻一般用来比喻少女.这句话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是唐代诗人,这首诗是杜牧写给扬州的一位红尘女子的离别诗.表达了作者非常真挚的感情. 作品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

十五夜望月运用了什么手法 十五夜望月写作手法

<十五夜望月>采用了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赏析 第一句中的"地白"二字,给人一种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

董遇读书有三余的道理是什么 董遇读书有三余的道理

董遇读书有三余的道理: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2.我们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知识.时间就像流水,如果不充分抓住时间来学习的话,知识就会像时间一样流走. 董遇读书有三余的出处 董遇读书有三余指的是<董遇"三余"读书>一文,<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原文如下: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乘着(劳作的)空隙学习读书,他的兄长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q

十五岁叫什么之年 十五岁又叫什么之年

十五岁叫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出自<礼记.内则>,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男子十五岁古代称为束发,女子称为及笄之年.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 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

春风十里下一句怎么接 春风十里下一句是什么

"春风十里"下一句是"不如你",全文是"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出自冯唐(冯金线)<三十六大>之二十四里的"其三十". "春风十里"出处 1.<春>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2.<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者简介 冯唐,男,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金牛座.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医

十五从军征的体裁 十五从军征的体裁是什么

<十五从军征>的体裁是五言乐府诗.据学者考究,<十五从军征>有可能是汉魏年间的民歌,表达了对当时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十五从军征>在晋代已入乐,全诗由五言句式构成,因此这首诗是五言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的内容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叙事诗,描绘了一位老兵返乡途中所见之景以及他到家后看到的情景,从而抒发了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诗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