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句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爱国之情。诗人借王昭君的事迹,不仅赞颂了昭君虽然身死却仍要回归故乡的爱国精神,也寄托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写作这首诗时,诗人正客居异乡,由此借昭君的形象寄托自身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一诗是诗人杜甫借王昭君的故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句简明地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时间: 2024-12-08 23:54:01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句的相关文章

咏怀古迹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

作者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 诗的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作者借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的"惊天动地".颔联写的是昭君本人,写出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成的诗歌,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终被疏远,辞官漂泊西南.昭君因汉元帝昏庸,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意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诗通过咏昭君村,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表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王昭君的爱国精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咏怀古迹其一翻译 咏怀古迹其一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翻译:战乱时颠沛流离在东北方,如今我又漂泊到西南地区.滞留在三峡一带已有多年,和服饰不同的异族共生活.可恨不讲信义的胡虏之人,这混乱的年代有家不能回.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 <咏怀古迹·其一>原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第一首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

诫子书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概括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作品原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

金陵晚望的主旨 金陵晚望的主旨是什么

<金陵晚望>的主旨如下:诗人借画中金陵的景象,抒发自己对今日现实中的古都金陵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晚唐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的忧虑. <金陵晚望>的赏析 <金陵晚望>是一首题画之诗.诗人观望画中静止不变的六朝古都,感叹现实的变化无常,如今的唐王朝会有怎么样盛衰兴变呢?诗人对此忧虑又无力,一时伤画中之景,于是写作此诗. <金陵晚望>诗前面两句就写诗人望见的画中景象,世上丹青手无数,可以将古都金陵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的金陵城从诗人眼中望去,正处在一阵衰败的景象中,日暮

马嵬的主旨 马嵬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的主旨:诗人批评唐玄宗为对荒淫误国者,在晚唐国势颓危的境况下,诗人回顾马嵬事变,直指唐玄宗,批评荒淫误国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颓危现状的悲痛以及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 <马嵬>的作者 <马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构思新奇的特点,还兼有秾丽的诗风.李商隐的诗歌主要以爱情诗为题材,后期也有不少政治讽刺诗.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意思隐晦,意象迷离,有点难以理解.李商隐诗歌的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被并称为"小李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心主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大意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希望张丞相予以引荐.诗的主旨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思是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首诗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特别的景致,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将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

夜上受降城闻笛主旨 夜上受降城闻笛主旨是什么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主旨: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边塞月夜的描绘,渲染出诗人愁惨凄凉的心境,在环境描写中勾勒出一幅空寥寂寞的夜景,传递出诗人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以及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语言具有平缓的节奏,同时诗中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同时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全诗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