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下一句是什么 一片两片三四片郑板桥古诗原文

下一句:五六七八九十片。

“一片两片三四片”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雪》,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咏雪》原文

咏雪

清·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咏雪》翻译

  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咏雪》注释

  ①片:这里指雪花的片数。

  ②飞入:落入。梅花:植物名,梅树开的花。不见:见不着,消失。

  《咏雪》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咏雪》创作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咏雪》作者介绍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世籍苏州,后迁兴化。出身穷苦,天资奇纵。自幼读书聪颖,但屡试不中,至乾隆年(1736)中进士,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因为荒年开仓赈济贫民,又助农民胜讼而得罪了豪绅,被迫罢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余时间他均在扬州,靠作画、卖画为生。

时间: 2024-11-03 21:44:54

郑板桥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下一句是什么 一片两片三四片郑板桥古诗原文的相关文章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写的是什么季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诗意

杜甫<绝句>一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的是春季."黄鹂"与"翠柳"都是古诗里描写春景的常见意象.全诗描绘了四幅不同的景象,共同勾勒出早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草堂周围的景象,表现出早春生机之盛.后两句分别是诗人凭窗远眺所见的景象以及门前所见之景. <绝句>的全诗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是什么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的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句文言文中的"之"字没有具体的意思."之"字在这句话中是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具体的意思,可以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出处 "两狼之并驱如故"出自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其二)>,原文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

为什么说太子基公主琳是两个富二代 为何说太子基公主琳是两个富二代

太子基公主琳这分别代表两个著名的歌手:郑中基和陈慧琳,因为这两个歌手都是富二代,所以叫太子基和公主琳.郑中基被称为太子基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当时宝丽金亚洲地区总裁郑汉东.郑中基作为歌手出道便签约宝丽金公司,作为郑东汉的儿子自然会被称之为太子.

登鹳雀楼后两句的意思 登鹳雀楼后两句写什么

<登鹳雀楼>后两句写所想,意思是若想将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登鹳雀楼>是唐代作者王之涣所写的一首绝句,整首诗体现出了作者不凡的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眼睛所看见的,后两句写的则是作者心中所想.诗的第一句写的是登上楼之后望见的景色,写了天空的景色.远方的景色和朝西边望去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诗的第二句写的诗近景,作者由近望到远,再由西望到东,将整个画面显

望岳和登飞来峰结尾两句的含义 登飞来峰最后两句含义

<望岳>最后两句是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最后两句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和<登飞来峰>的异同 相同之处:写作

村晚古诗后两句的情景 村晚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古诗<村晚>后两句描绘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情景.这两句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诗人把池塘.山.

村居前两句的意思 村居前两句怎么解释

古诗<村居>前两句的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而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烟雾般凝聚着,令人心醉.从"二月天""拂堤杨柳"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在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送储邕之武昌最后四句赏析 送储邕之武昌最后两句赏析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借用楚人重诺言.诗如谢朓般清丽来寄寓诗人送别时的祝托话,表现出李白与友人储邕之间深厚的情意."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借用<沧浪歌>典故,来寄寓出诗人不忘武昌之情,言自己高洁其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充分表现了李白待人至诚之意. <送储邕之武昌> 唐·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译文

登飞来峰后两句的哲理 登飞来峰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

<登飞来峰>最后两句的哲理:1.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赏析 诗的首句描写了这座山之高,登山之险,次句写目极之辽远.这两句诗告诉人们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第三句中的"不畏&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