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翻译出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翻译和出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出自《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注释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⑺广才:增长才干。

  ⑻成:达成,成就。

  ⑼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艺文类聚》作“慆(tāo)慢”,漫不经心之意。淫,放纵。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⑽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⑾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⑿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⒀遂:最终。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⒁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赏析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诫子书》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作者介绍

  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时间: 2024-12-15 10:02:32

非淡泊无以明志翻译出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翻译和出处的相关文章

明月山属于什么气候 明月山是什么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明月山在江西,占地面积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 明月山介绍 明月山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西南,距离中心城区仅15公里,总面积389.6平方公里.明月山,核心景区由12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小山峰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5.6米.明月山景区素有"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地质博物馆&quo

伪装者明台的身世 伪装者明台的父亲是谁

电视剧<伪装者>中明台表面上身为明家的二少爷,但事实上,明台并非是真正的明家人,和明镜明楼并没有血缘关系,伪装者明台的父亲其实是黎叔,其身份是上海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人. <伪装者>是由李雪执导,胡歌.靳东.刘敏涛.王凯领衔主演的年代悬疑谍战剧.该剧以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为背景,通过上海明氏三姐弟的视角,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滩隐秘战线上国.共.日三方殊死较量的故事.明台是军统特工,代号"毒蝎",军统上海站行动组组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明氏家族小公子,风流倜傥

明十三陵景区在哪 明十三陵景区在哪里

明十三陵景区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是北京13位皇帝的陵墓,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 除了是皇帝的陵墓外,这里的长陵博物馆里有各种陪葬出土文物,凤冠.文臣礼帽,还是值得一看的.而且距离北京城区并不远,坐公交车或者大巴就可以抵达,周末不知道去哪里那就来这里走走吧. 明十三陵景区门票价格 淡季:明定陵40人民币/明长陵30人民币/居庸关长城35人民币/明昭陵/总神道20人民币/银山塔林15人民币;旺季:明长陵45人民币/明定陵60人民币/明昭陵/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出自<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什么 弗莱明介绍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弗莱明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弗莱明介绍 弗莱明全称为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 念奴娇过洞庭的翻译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和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醉翁亭记第一段翻译 醉翁亭记第一段的翻译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

醉翁亭记第四段翻译 醉翁亭记第四段的翻译

醉翁亭记第四段翻译: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