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翻译

  意思: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晓风:清晨破晓时的清风。该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表达了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今后就是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对我也如同虚设。纵然有千万种蜜意柔情,又能向谁去倾吐呢?

  《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

  ⑴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⑵凄切:凄凉急促。

  ⑶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⑷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⑸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⑹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⑺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⑻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⑼暮霭(ǎi):傍晚的云雾。沈沈(chén chén):同“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⑽那(nǎ)堪:哪能承受,怎能经受。那,同“哪”。

  ⑾今宵:今夜。

  ⑿经年:年复一年。

  ⒀良辰好景:一作“良辰美景”。

  ⒁纵:即使。风情:风采、情怀。亦指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⒂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雨霖铃·寒蝉凄切》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宋仁宗,遂失意,百无聊赖之下,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介绍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

时间: 2024-12-16 05:00:11

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翻译的相关文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翻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翻译: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该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诗表达了诗人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表现手法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借"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离别冷落的伤感之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表达出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离情. <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全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雨霖铃柳永赏析 雨霖铃翻译全文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意思翻译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

其一: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其二: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意思是什么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翻译是什么

其一: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其二: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董源善画原文及翻译 董源的画属于什么画法

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翻译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走近了看几乎看不清物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异

锦瑟全诗赏析 李商隐锦瑟翻译及赏析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

周公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书>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quo

相见欢李煜诗词翻译 相见欢原文

相见欢李煜诗词翻译是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地登上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轮弯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的创作背景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