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致远出自哪里 笃行致远的出处

  笃行致远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致远的下半句是“不负芳华”,意思是树立远大目标,不辜负大好年华。笃行致远的意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言行表里如一,善行而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目标。形容一个人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注重实践的方式最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礼记·儒行》简介

  《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儒以道得民,也是以道得名。可在春秋末年,儒者没有多少是以道德名世的,满天下却多是穿着儒服自称儒者的人。于是鲁哀公有点戏弄孔子地问:“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所学非常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者的服装。”

  评价儒者只从服饰来谈,比较可笑。孔子也无意反唇相讥,于是便从十五个方面直接讲述儒行,它们是: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自立、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

时间: 2024-10-30 05:49:36

笃行致远出自哪里 笃行致远的出处的相关文章

笃行致远的下半句 笃行致远出自哪里

"笃行致远"的下半句是"不负芳华",意思是树立远大目标,不辜负大好年华."笃行致远"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笃行致远"的意思 字面意思是: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言行表里如一,善行而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目标.形容一个人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注重实践的方式最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礼记·儒行>简介 <儒行>,是<礼记>中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致是什么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保持内心的淡泊宁静,就无法明确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全文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学会修身养性.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

莫以宜春远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 莫以宜春远是唐宋八大家谁写的

"莫以宜春远"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作的<秋字>,原诗为: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属于江南西道的宜春距离京城太远,那儿江山如画,风光宜人,望您可以更加畅快地游玩.这首诗是诗人韩愈送别同年进士王涯外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 <秋字> 韩愈 [唐代]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赏析:首联是开题,主要写木落悲秋,古今同慨:"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孙兴为什么叫高明远叔 孙兴和高明远什么关系

孙兴原名高赫,是电视剧<扫黑风暴>里的一个人物角色.他的母亲就是绿藤市警察局的副局长贺芸,是绿藤市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虽然孙兴姓高,但是他的父亲并不是高明远,他只是高明远的养子,所以孙兴在高明远家里的时候才会叫高明远叔,高明远是绿藤市的一名商人,也是孙兴为非作歹的靠山. 基本信息 这部剧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委筛选的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进驻中江省绿藤市,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后"前刑警"李成阳.年轻刑警林浩在督导组的指导下,和专案组组长何勇共同协作将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成功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该句出自<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秋思马致远意思 秋思马致远意思和情感

<秋思>译文 黄昏时分,乌鸦栖息在枯萎的枝蔓缠绕的老树上.小桥下流水潺潺,小桥上是炊烟袅袅的庄户人家.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秋思>的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

道可致而不可求出自 道可致而不可求出自哪里

"道可致而不可求"一句出自<日喻>.<日喻>是苏轼的说理议论文,运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进行比喻说理,说明了"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强求义理,要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使道自然到来. <日喻>的赏析 <日喻>全文多用寓言故事来论证观点,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作者多次运用寓言阐述道理,告诉我们:如果经过平时不断的实践,而不是急于求成,那么道是可致的. <日喻

性相近性相远是孔子说的吗 性相近性相远出自哪里

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孔子只说过: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说的本性和后天学习的关系.性相近性相远这句话是对古文的误用,是对于古代文化不够熟悉错用字.词.意的情况,在日常生活的古文运用当中十分常见. 原句是性相近,习相远,是指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出自:<论语·阳货>. 相关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讲,刚开始孟子刚开始孟子家住在菜市场区域,孟子耳濡目染就养成了菜贩子的坏习惯粗野,于是孟母为了孩子搬迁,搬到

远和近的出处 远和近这首诗的出处是什么

顾城的<远和近>出自<黑眼睛>.这首诗看似平常,实则耐人寻味,诗歌之中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人的思考.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 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描写了"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