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翻译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时间: 2024-08-30 11:26:56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的相关文章

浣溪沙写作背景 浣溪沙写作背景晏殊

<浣溪沙>写作背景: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顺利,但政绩平平,时常在歌酒吟咏之中,流露出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觉.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古从军行写作背景

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后人称他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代表作

宿建德江的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创作背景

<宿建德江>作于公元730年,是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时所作,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作者在漫游吴越之时,将船停靠在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便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思.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诗的首句点题,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

村晚写作背景 村晚写作背景资料

<村晚>写于诗人雷震晚年隐居期间,诗人游览农家时见到了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即景写就了这首诗.<村晚>的作者雷震是宋代诗人,其诗见于<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信口:随口. 译文 池塘里长满水草,池水也灌得满满的,落

登飞来峰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写作背景和赏析

<登飞来峰>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050年夏,当时诗人在浙江鄞县担任知县的任期已满,在他回江西临川故里的途中,经过了杭州,他登上了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诗.此时诗人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借登飞来峰表达其心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

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创作背景是什么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在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经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朝的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希望可以打败边疆的敌族,使天下太平,并且在这个时代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就写出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的上空的乌云遮住了雪山,站在孤城中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的士兵们磨穿了盔和甲,他们发誓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永恩背景故事 永恩背景故事是什么

生前的永恩,恪守着忠义师道.与同母异父的弟弟亚索形影不离,一起去剑术道场求学,但亚索却拒绝了御风剑术传奇大师素马长老的亲自传授.没多久战争降临永恩和其他弟子一起抗击进犯,回来时发现师傅死了,亚索逃跑,他追上亚索,最后被亚索打败,然后被恶魔寄身,于是开始猎杀恶魔,试图了解寄身在自己身上恶魔的名字. 其实永恩的故事是基于亚索亚索的背景故事的.永恩与亚索决一死战开始了宿命的对决.故事是这样写的:永恩和许多其他弟子一起,离开故乡抗击进犯的诺克萨斯军队,归来时发现师傅死了,亚索也逃跑了.永恩开始责怪自己,

饮酒背景 陶渊明饮酒背景

<饮酒>是一组二十首的组诗,写于陶渊明归隐之后.在东晋末年,政治黑暗,世道艰辛,人们的生活困难,诗人借酒为题,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虚伪世俗的厌恶与批评,及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饮酒>的写作年份 <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在<饮酒二十首>

长歌行创作背景 长歌行创作背景资料

<长歌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后,当时诗人因为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离开朝廷后,诗人感叹自己功业无成,于是写下这首诗,抒发心中的愁情,表达了诗人对事业无成的愤懑及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长歌行> 李白 [唐代]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