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该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4、已而:过了一会儿。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6、吟啸:放声吟咏。

  7、芒鞋:草鞋。

  8、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样子。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12-15 20:22:41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的相关文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

意思: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哪首词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古诗翻译

"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即自己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依然我行我素的倔强性格以及不畏坎坷.不惧困难的超然.豁达.乐观的情感."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上一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上一句为:竹杖芒鞋轻胜马.原句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的人生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不畏艰苦的精神,及其从容.镇定.达观的心态.作者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屡遭挫折也不因此畏惧颓丧,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原文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译文 三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是什么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意思是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此句出自是北宋政治家钱公辅创作的一篇散文<义田记>.全文记载了范仲淹购置义田的经过,赞扬范仲淹乐善好施的精神,同时斥责当时那些只知自肥的封建官吏.全文以古衬今,中心明确,语言朴实,感情深切. 义田记原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尽平生之力可以用成语什么来形容 尽平生之力可以用成语形容

尽平生之力可以用成语 "竭尽全力"."全力以赴"."不遗余力"来形容."全力以赴"指的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不遗余力"指的是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全力以赴"造句: 1.这件事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2.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进行反击. 3.对于这次的考试,同学们都全力以赴,希望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4.学校举办篮球赛,虽然我们实力不如他们,但我们还是要全力以赴. 5.面对困难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什么时候写的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是什么时候的诗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写于公元1100年六月二十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句诗写于苏轼由海南岛返回北方的旅途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意思是: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出处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

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及影响 袁隆平生前的事迹介绍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