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斗牛会是哪个民族的

  斗牛会是苗族和侗族的风俗。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国内有苗族斗牛节和侗族斗牛节。

  苗族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苗寨寨门悬挂带角牛头。苗家神龛下放有相连牛角,不忘时祭。苗族人民常说牛如同她们的父母,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爱斗牛,以水牛相斗,并不是戏牛取乐,而是以斗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对壮硕、威武、雄悍的斗牛的喜爱中,体验优胜的美感,而且在这种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断的饲养中,得以实现优选的斗牛的优养进化。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集会节日都有斗牛活动,每年秋收后,还有特有的斗牛节。斗牛有几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这种牛比较雄健、耕作时节耕田犁地,节日拉去斗打;一种是专业斗牛,这种牛是根据各种条件精选出来的,平常不耕作,为一个寨子或一个家族共有,由一个选定的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能手饲养,节日期间拉去参赛。苗家人挑选斗牛,有一定的经验。如挑选的斗牛首先要求,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角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收腹;体毛乌黑粗硬。此外牛头两角宽实则劲斗,两角节轮呈两窄一宽相对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圆浑凶恶,鼻孔大耐打。舌尖带黑斑点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长,尾巴下毛内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齐半圆,前薄后实便于打斗时用力;小蹄内靠善打等等。此外还讲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应的特征等等。哪个能选到一头理想的斗牛;他将感到极大的荣幸。

  斗牛节到了,主人们在迎宾待客喝酒时,还特意将糯米饭把牛喂饱,斗牛上阵前有的主人还给牛喂上一、二两酒,为牛提神壮胆。中午,斗牛场内外,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几十及至几百头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两边挂满铜铃,响声叮当,有的牛鞍上还插有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显得格外威风,主人也显得异常光彩。苗族斗牛有几种斗法,一种是斗输赢抢名次,这种赛法不准人帮,也不劝斗,以胜败生死来定名次,一种是议定相斗时间比输赢或者到时间劝斗算打平。还有一种配对放斗,或胜败随便,或视其情况劝斗。斗牛时双方牛主和亲友都到斗牛场上,为其斗牛吆喝助威和准备到时劝斗;斗牛由有斗牛经验的人牵着在斗牛场内环绕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让牛熟悉环境和对方。然后将两牛头相对,牛身对立,在相距约两米处,同时将牛鼻绳放开。两牛便相互打斗,两边主客人都在为与自家有关的牛喝彩助威,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后头或侧面用手推肩顶,给牛助力。四面观众也为两边斗牛吆喝助彩,气氛热烈。如放碰牛相斗,两牛可对直相距十米八米,两边同时放手,两牛便狂奔至中,用头角猛力相撞,这种碰牛相斗极为剧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斗牛与不碰斗牛相斗,碰斗牛相跑五六米冲过去,不碰斗牛原地抵触的斗。双方牛斗得正酣可相斗已到议定的时间,需要劝斗时则双方主人交换各自带来劝斗用的粗绳,交换人员分别捆住对方牛脚,等待一声呼喊,双方同时拉退斗牛,隔离牵鼻退场。然后第二对、第三对入场竞斗。也有斗牛场上几对牛分别竞斗的,场面气氛更是热烈,其间斗牛主人的亲戚朋友还为斗牛放炮送礼,无论到场斗牛得斗与否,是输是赢,主人都得到亲友们的礼物,鸡、鸭、绸带等礼品。获奖的斗牛:牛王、冠、亚军或第一、二、三名的斗牛则格外光彩,牛主人扛着奖旗或者将奖旗挂在斗牛的两角上,牛与主人都得到人们极大的钦佩羡慕。斗牛节期间,看斗牛的、看热闹的、作客饮宴的、谈情说爱的,各有所得,这种节日往往三五天才结束。

  侗族斗牛节

  侗族人喜欢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虽然同是两牛相斗,但南北侗乡礼仪各异,这些不同的仪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战的遗迹。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场外人群呐喊助威,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如果两头“牛王”久斗不分胜负,人们就用大绳拴住两头牛的角,像拔河一样往后拉,解脱它们的搏斗,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输了,他们的彩旗就会被子对方的姑娘们全部夺去。他们需要通过赎旗礼和对歌的方式才能赎回。得胜的“牛王”被披上红布,以示祝贺。

  斗牛活动能培养人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时间: 2024-12-09 14:45:39

斗牛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斗牛会是哪个民族的的相关文章

斗牛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斗牛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斗牛节是我国苗族.侗族的传统节日,举办时间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因此,以斗牛的方式来展示苗族人民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斗牛这天,主人们会用糯米饭把牛喂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属于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从正月初三到十七都有.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 凯里国际芦笙节 在芦笙盛会里,尤以凯里国际芦笙节最为壮观,它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招商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龙船节属于哪个民族

龙船节是苗族的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龙船节一般在贵州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而龙船节优良的传统习俗也一直延承至今. 龙船节的规则: 一是在赛龙船之前,定要把秧插完.搞好农活,不然,参赛时会给人瞧不起:二是生活中有矛盾的人参加比赛,一上龙船必须握手言和,团结一致:三是比赛的组织者要在终点放出一只肥大的活鸭,让抵达终点的水手追逐捕捉. 龙船节的习俗活动: 龙舟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船赠送礼品--鸡.鸭.鹅.

花炮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炮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花炮节是侗族.壮族.仫佬族的传统节日.花炮节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江西上栗.湖南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寓意.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老人们认为一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人丁兴旺.所以每一炮双方都会拼命夺抢.花炮节是侗乡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到节期,方圆几十里的各族群众都来参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组织抢炮队.抢花炮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了. 抢花炮,是龙胜各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至今历史已逾

花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灯节属于什么民族传统

花灯节是藏族与广西部分汉族的节日.藏族花灯节又名酥油花灯节,节期为藏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拉萨八廓街四周摆满了五彩酥油塑成的花卉.人物和鸟兽.人们在塑花之下狂欢起舞,彻夜不眠.有时,要延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 花灯节属于什么民族传统 雪域高原的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于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洛桑扎巴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时所创,宗喀巴向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酥油花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伏邪魔.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的做法,每年

刀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刀杆节什么民族的节日

刀杆节是云南轮马山一带傈僳族的传统体育节日."刀杆节"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刀杆节的由来 相传明朝时期,兵部尚书王骥到边疆安边设卡,他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发展生产,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后来,王尚书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这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傈僳人民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

酥油花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酥油花灯节属于哪个民族

酥油花灯节是藏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始于明朝永乐七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藏历正月十五在拉萨创办传昭会时所创.宗喀巴向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纪念释迦牟尼降伏邪魔.另一说法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它教派辩论获胜而创办的. 酥油花灯节当天,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在拉萨八角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陈列五颜六色的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等形象.花灯点燃之后,宛如群星降落,多姿多态的花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无数的观光客,人们徜徉于灯海人流之中,通宵达旦.

三月街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街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街是大理白族一个传统盛大节日.三月街又名观音市.观音街等,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因而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三月街,发展至今,不仅成为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物资交易会,也是大理各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对外开放的重要集会. 历史传说 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

沐佛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沐佛节是哪个民族

沐佛节又被称为转山会.敬山神,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与四川阿坝和甘孜藏区,举办时间为农历四月初八. 节日这天,甘孜藏区的藏民们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的形式是多样的,小转即绕寺庙转,大转即转一座山一座城.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