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谁写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意思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月夜忆舍弟》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赏析

  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起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

  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时间: 2024-12-09 14:30:2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谁写的的相关文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作者是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作者是杜甫,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全诗内容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内容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cháng)不达,况乃未休兵. 全诗意思为: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该句的意思是: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哪首古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哪首古诗谁写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

月是故乡明出自于杜甫的什么 月是故乡明的题目出自哪首诗

"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

云深不知处是哪首古诗 云深不知处出自哪首古诗

"云深不知处"出自<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寻隐者不遇>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恐惊天上人是哪首古诗 恐惊天上人出自哪首古诗

"恐惊天上人"是<夜宿山寺>这首古诗.<夜宿山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夜宿山寺>原文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夜宿

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哪首古诗 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出自古诗

"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这首古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

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哪首古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首古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是<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早发白帝城>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翻译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