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王昭君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王昭君的简介

  史书上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仅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嫱,为西汉南君秭归人(今属湖北),晋代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是齐国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身世详情没有考证。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女婿,元帝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嫁给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昭君去世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当云居次、外孙大且渠奢、侄子王歙和王飒。

  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

  《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就没有记载昭君自愿请行,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

  《汉书·元帝记》记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是绝对没有所谓昭君自请出塞的,试想一个宫良家女子,怎会有左右两国之能呢?

  而之后的《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就出现了极大地出入:“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之说,可能是该书作者范晔根据民间传说写入的,其可信程度自然不如《汉书》,但从《后汉书》后,昭君自请出塞或因人们的主观想法而慢慢变成了所谓“史实”,这是很荒诞的。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使西汉与匈奴和睦相处。昭君出塞后西汉与匈奴50多年没有战争。深远意义:促进了名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的塞指的是什么地方

  “昭君出塞”的“塞”指的是:光禄塞。“出塞”的“塞”意思是:边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然后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汉书·匈奴传》记载甘露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有急保汉受降城”。

  后来单于想同西汉结好,故三次进长安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书》记载汉元帝赐亲,但《后汉书》则记载王昭君是自请出塞愿意和亲嫁于呼韩邪单于,当时呼韩邪驻于光禄塞下,所以昭君所出之要塞即是光禄塞。

  汉匈的边界一般都是以长城为界。历史上没有留下昭君出塞明确线路图的记载,后人根据考古发现,推断昭君和亲走的路线图是从长安出发,向北走到榆林,鄂尔多斯向五原方向。

  所以不是具体指的那个要塞,是指的出了边界。有人臆想要塞是雁门关,其实真的不会走雁门关这条线路,因为当时呼韩邪单于的王廷在五原郡,今包头周边。

  多少年过去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代县人民为了不忘这位曾为民族和谐做出牺牲的绝代奇女子,特在雁门关上修建了落雁塔和落雁池,供游人观赏和追思。

时间: 2024-09-01 12:26:27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的相关文章

王昭君出塞后被匈奴称为什么 昭君为什么又称落雁

王昭君出塞后被匈奴称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宁"是安宁和平的意思,象征着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出塞"是历史上有名的和亲故事.王昭君,即王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她被汉宣帝赐给了北匈奴的呼韩邪. "落雁"的由来: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昭君主动请行与单于结成姻缘.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王昭君出塞的地方是现在的哪里 王昭君出塞的地方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昭君出塞最后到达的地点是现在的蒙古固阳县.公元前54年,北匈奴单于呼韩邪打败南迁到光禄塞,也就是今天的固阳县境内.呼韩邪到了光禄塞以后请求和西汉王朝结盟,三下长安向汉王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了以后主动请求皇帝让自己出塞和亲,皇帝随后同意了她的请求.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在她死后,她的女儿女婿,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 昭君出塞的作用 昭君出塞后积极促进匈奴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介绍

汉朝时期,在汉元帝即位后,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朝自请为婿.汉元帝决定挑选一位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虽然宫女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这时,有一位宫女主动请求出塞.她名叫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呼韩邪见到王昭君又高兴又激动.临去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看到她的美貌,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

寒食节的历史故事 寒食节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寒食节的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为战乱流亡在外,其臣子介之推始终追随他,割股奉君供重耳充饥,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重赏群臣,而介之推隐居深山拒不受赏.晋文公为逼出介之推,火烧深山,介之推坚决不出山,最后抱着老母死在柳树下. 介之推的简介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介之推作为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是一个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传说,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

鸿雁传书是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的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出自"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在汉朝时期,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被扣留了十几年,匈奴多年来威逼利诱劝降苏武,苏武都没有投降;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要求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最后汉使设计欺骗匈奴说:汉皇射下的大雁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苏武未死.匈奴单于只能放了苏武.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也叫做飞鸽传书.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鸿雁原本

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故事有什么

历史故事有:桃园三结义.烽火戏诸侯.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还有温酒斩华雄.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退避三舍.指鹿为马.霸王别姬.图穷匕见.秦王灭六国.屈原沉江.李斯谏逐客 .信陵君救赵.背水一战.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大义灭亲.破天荒.王侯将相. 燕昭王求贤.孟尝君与他的门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周公辅佐成王.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伍子胥过昭关.商汤和伊尹.

闻鸡起舞是历史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闻鸡起舞是历史故事吗

闻鸡起舞是历史故事,因为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闻鸡起舞意思是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的故事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

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父亲见儿子身材矮小,说话结巴,常常和别人提到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经过十年终于写成. 但左思出身寒微,所以赋写成之后,也不是一下子出名的.后来经过了当时一些权威人士,如皇甫谧为他作序,张载.刘逵为他作注之后,才轰动了文坛.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导致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

阿谀奉承的故事 阿谀奉承的历史故事

东汉时有个隐士叫严光,为人正直,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有一次侯霸派人带他的亲笔书信去请严光来家里做客.严光拒绝并回信道:"请转告君房先生,他的官位已经够高了,他侍奉皇上如果能以仁义为本,那是天下人所高兴的,如果对皇上一味地阿谀顺旨,将来必有杀身之祸."侯霸听后连连感叹. 阿谀奉承的意思是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出自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阿谀奉承,指竭力说恭维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