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寂寞惆怅的情绪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诗人寄情山水,借山水美景排解内心的忧愤,同时诗中亦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时间: 2024-09-01 00:31:41

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以及喜爱之情.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落日.回家的牧童在诗人的描绘下,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更是选取池塘.短笛等,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的美好,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村晚>的全文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主要描写哪些景物 <村晚>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水草.池塘.群山与落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晚景图.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池水溢出了

爬山虎的脚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爬山虎的脚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爬山虎的脚>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对爬山虎的生命力的赞叹之情.全文详细描绘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怎样用脚来爬墙,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富饶的西沙群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西沙群岛的美丽未来的期望.<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月是故乡明的意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今夜起,就到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打更的鼓声断绝了行人,秋天夜晚的边塞传来了大雁孤单的哀鸣. 从今夜起,就到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小石城山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石城山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小石城山记>表达了作者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寄托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写景生动形象,抒情自然,说理直接,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苦闷寄予在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曲旨远. <小石城山记>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

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

其一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和对于家乡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二表达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分别的惆怅之情.<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送辛渐>翻译 其一: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原句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 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内容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意思是: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

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颐和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颐和园>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的.这篇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到了一个地方就写一种景色.首先写了颐和园长廊,再写万寿山脚下,再是佛香阁,最后是写昆明湖.<颐和园>这篇文章描写的景色非常丰富,表达出了作者对颐和园建筑的风格的赞美与喜爱. 课文中能表现这种写作顺序的语句: 1.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了大殿,就来到了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脚下了.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被收在眼底了.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扩展资料: 颐和园建筑格局:

卖炭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赏析

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