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神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人物。《山海经》中记载:“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山海经》说烛龙是一条红色皮肤的无足而人面之龙,住在海外赤水之北,身长千里。睁开眼就是白昼,闭上眼就是黑夜,吸气就是冬天,呼气就是夏天,可以不眠不休,也不用吃饭睡觉。可以说是一个掌握昼夜更替,四季轮回,气候变化的神灵了。
在中国古籍中,《山海经》的地位,无论怎么称赞,都并不为过。仅是从文献资料的角度讲,《山海经》就以自身较为完好的保存程度,占据重要地位。
历代古籍,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动荡中,经历不同程度的摧毁。西汉年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做法虽然对帝国的统一有极大的好处,但是也造成很多古籍被篡改。相对幸运的是,《山海经》保存较为完整。
后来到了晋朝的时候,又有大学问家郭璞对《山海经》进行注解。郭璞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很高,他本身擅长训诂,对《山海经》有极深的见解。自郭璞以后,过去乃至以后对《山海经》的注解,都以他的版本作为祖版,可见其影响力和价值,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而我们今天也得以领略到《山海经》的魅力。不过,我们今天阅读的《山海经》,跟郭璞阅读的《山海经》,仍有不同。因为郭璞注解的《山海经》是有图画的。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观点,《山海经》是先有图画,再有文字。
例如这一句“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杯食。”这实际上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原来的图画中,有一个犬形的人坐在上面,有一个女子跪着进食。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山海图》没有流传下来。
郭璞注解的绘图,也没有流传下来。直到明代万历年间,聚锦堂推出山海经》插图,被公认为研究《山海经》早期插图本的珍贵文献。至此以后,郭璞注解、聚锦堂刊本插图,被公认为研究《山海经》必不可少的内容。
《山海经》共有十八卷,大概三万多字。在一般印象中,《山海经》中是一个荒诞怪异,充斥着异兽、神话,以及神奇巫术的世界。那个世界仿佛与今天的现实完全隔离。不过,恰恰相反,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山海经》里记载的内容与今天的世界,多有联系和呼应。
以地理而言,《山海经》被认为是一本价值含量极高的地理古籍。日本学者小川琢治甚至认为:“《山海经》一书远比一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