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白话文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的意思是:智者懂得将别人厌恶的事物当作自己喜欢的事物,这就是有道德的人与凡俗的人的不同。“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出自《吕氏春秋》,这句话主要夸赞的人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

  《吕氏春秋》原文节选及翻译

  原文: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翻译: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假如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叫寝之丘的地方,这地方贫瘠,而且名声很难听。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认为的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原因。

时间: 2024-08-29 16:04:16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白话文翻译的相关文章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出自<吕氏春秋>,原句是: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吕氏春秋>的介绍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结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吕氏春秋&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出处 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出自哪本书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明代的儿童启蒙书目,全书以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智慧. 近水知鱼性的意思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如下: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是一句俗语,常用于比喻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上一句下一句是什么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上一句下一句为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上一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下一句."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对于做学问这件事,诗人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全诗表达的思想不仅是诗人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全诗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译文是: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作者是谁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是谁写的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作者是颜真卿,出自<劝学>.颜真卿是唐朝名臣.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 <劝学> 颜真卿 [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日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什么意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

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出自<旧唐书魏征传>,是唐太宗称赞魏徵的.魏徵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吴兢<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原句是"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意思是:如果不经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就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如果不经过艰难的考验,就不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作者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作者是荀况.荀况即荀子,世人尊称荀子为"荀卿".荀子是赵国人,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儒

宋家明为什么喜欢喜宝 宋家明喜欢喜宝的原因

电影<喜宝>中,因为宋家明在之前就认识了喜宝,宋家明是在伦敦的时候认识的喜宝,两个人认识后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而且经常说起来就忘了时间,喜宝的眼睛里像是有星星,宋家明看着喜宝的眼睛时会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并慢慢喜欢上了她. 喜宝是在在一次坐飞机的时候,遇到了富家女勖聪慧.两人一见如故,喜宝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决定以情妇身份委身于年长且富有的男性,也就是聪慧的父亲,从此,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喜宝的家境贫寒,但她却并没有因此自卑或者自我放弃,而是更努力的想让自己摆脱这种

知情意行指的是什么 知情意行指的是什么意思

"知"指的是认知.观念.意识.记忆:"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意"指的是思维模式:"行"指的是行为与表现."知情意行"是在德育工作与心理学理论中经常见到的说法,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