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意思 明月几时谁的诗

意思: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全诗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人类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08-29 14:53:12

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意思 明月几时谁的诗的相关文章

李清照渔家傲表达了什么感情 渔家傲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高尚品格的赞颂.全文描绘了梅花明艳与玉洁冰清的特点,表现出梅花超尘绝俗与不畏霜雪的品性,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

描写明月思念故乡的诗句有哪些 明月思念故乡的诗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3.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4.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8.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l

村晚表达的思想感情 村晚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通过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晚景的赞美之情.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描写的情景 <村晚>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景象. 赏析 全诗写景集中在池塘上,写人集中在牧童上,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表达

观沧海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什么诗 观沧海是一首什么诗

从表达方式上看,<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行军至海边时,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之时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

入秋第一场雪如何用诗表达 入秋第一场雪怎么用诗表达

1.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2.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3.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4.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5.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6.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7.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11.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2.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1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4.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李白醉后曾经用剑在哪个门刻过一句诗 李白醉酒诗

朱雀门.意气风发的李白醉酒之后在朱雀门上刻下了惊天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句诗惊动了当朝女皇武则天.这句诗出自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表达了李白对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醉酒后在哪里刻过一句诗 李白在哪里刻过一句诗

李白醉酒后曾用剑在朱雀门上刻过一句诗,这句诗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句诗惊动了当时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很赏识李白的文采,想请李白留在朝中做官,可生性放狂的李白不愿与这污浊的官场之人同流合污,还写下了"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的诗句,致使李白被贬.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

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什么意思 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啥意思

"婵娟"指的是月亮.婵娟原是用来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在这句诗中则是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全句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三五团圆照满天全诗 三五团圆照满天全诗赏析

全诗: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这首诗出自缪氏子所作的<赋新月>,作者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作品原文 赋新月 (唐)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译文: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 赏析 缪氏子,意思是一个姓缪的孩子,唐朝开元(7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