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

  就义诗的创作背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北方鞑箕靼族入侵时,诗人力主抵抗、反对妥协误国,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遭毒刑,被人杀害。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就义诗为明代诗人杨继盛所写的一首五言诗。

  就义诗原文

  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就义诗翻译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就义诗赏析

  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就义诗作者

  就义诗作者为杨继盛,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就义诗的其他版本

  1、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创作背景:夏明翰1928年2月8日被捕,在狱中敌人先是企图收买他,但他毅然回答说:“办不到。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终于杀害了夏明翰同志。临刑前,凶手问他有无遗言,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2、就义诗——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创作背景:1934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逮捕。吉鸿昌在狱中感到死在如此逆行倒施的反动派的枪口之下,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更是国家、民族的耻辱,由此而作此诗。

  3、就义诗——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创作背景:在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4、就义诗——佘英

  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

  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

  创作背景:1910年2月27日遇难,牺牲时36岁。临刑前吟成就义诗一首。

时间: 2024-09-30 21:35:25

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的相关文章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是韩孟诗派和什么诗派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分别是"韩孟诗派"以及"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以诗人韩愈.孟郊.李贺为代表,而"元白诗派"则是以白居易.元稹.张继.王建为代表.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韩孟诗派的诗风险怪奇崛,开始出现散文化倾向和议论化倾向.主要成员有卢仝.刘叉.李贺.贾岛.皇甫浞.张祜等. 元白诗派则提倡通俗易懂的浅近

逢入京使的创作背景 逢入京使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逢入京使>的创作背景如下:岑参在赶赴安西上任的途中,偶遇正好入京的使者,而边塞离京的距离漫漫,诗人思乡情切,边托使者传口信,并写下这首诗. <逢入京使>的赏析 <逢入京使>描写了诗人出塞西行路上遇到了入京使者,因此托他传口信报平安这件事,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情怀.<逢入京使>的前面两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刻画出一个西行旅人的形象.诗人向东望远家乡的方向,眼泪已经沾湿衣袖,用语夸张,却是朴素地再现了诗人的思乡的情态. 后两

木兰诗背景 木兰诗背景介绍

<木兰诗>背景:<木兰诗>产生于民间,其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多数学者认为<木兰诗>创作于北朝后期,根据诗中历史地理条件可知,木兰的故事就发生在北魏与柔然频繁发生战事的时期.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问刘十九的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时创作的诗,讲述的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洛阳时,因为思念朋友刘十九而创作的诗. <问刘十九>的赏析 <问刘十九>全诗仅仅十字,却用意象的巧妙安排,为我们同时呈现出寒冷冬日里的温暖情谊.全诗前两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诗人眼前之景,表明诗人所处环境,给人一种朴素但不失暖意的感觉.诗中后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点出了诗人深处的大环境,此时正值严冬,将要落雪,而诗人念及友人,邀友共饮暖酒,构成一幅具有情致,

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创作的一首诗,这时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但他并未受到唐玄宗重用,还遭到权臣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离京之时,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历史背景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背景资料

<浪淘沙·北戴河>是诗人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诗词节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翻译: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海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浪淘沙·北戴河

献给爱丽丝的创作背景 献给爱丽丝的创作背景介绍

<献给爱丽丝>创作背景: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

游子吟的写作背景 游子吟古诗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穷困潦倒,五十岁的时候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这时孟郊饱尝世态炎凉,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诗的一.二句用"线"和"衣"将母亲与孩子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真挚感情.诗的三.四句通过描写母亲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场景来深化了骨肉之情,将母亲的慈母形象塑

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简介

陆游在创作<卜算子·咏梅>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时,陆游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然而他身为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壮志难酬,全词以梅花自况,抒发了陆游心中的抑郁之情,也表达了陆游心中强烈的爱国之情.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