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的情感。《塞上听吹笛》又名《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塞上听吹笛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译文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塞上听吹笛注释

  1、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2、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3、借问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塞上听吹笛赏析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塞上听吹笛创作背景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塞上听吹笛作者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高适,为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时间: 2024-12-14 21:42:50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相关文章

小池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热爱之情 小池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小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初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之所以悄然无声,是因它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却发现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小池>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这首诗用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枝小小的荷叶.一只

宿石邑山中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宿石邑山中表达的情感

<宿石邑山中>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夜宿晓行.奔波辛苦,内心孤独凄清的心情.全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以及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疲惫.<宿石邑山中>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唐代]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译文 天上飘动的云不能够和这座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的样子,远望看去反而更加迷离.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赏析 全诗景中寓情,前两句"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思想 莲之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像莲花一样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同时突出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情操.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春夜洛阳城闻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春夜洛阳城闻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春夜洛阳城闻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诗出自于唐朝李白之手,是诗人游历洛阳城时写下的,在深夜听到<折杨柳>曲子,自然就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友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为李白所作,创作于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说明作者超凡脱俗.旷达不羁,且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定风波>一般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从军行王昌龄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从军行王昌龄表达了作者对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也表现出诗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决心的敬佩之情,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从军行>原文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

荷花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荷花课文表达的感情

课文<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通过对荷花各种姿态的描绘,赞美荷花的婀娜多姿与生机活力,抒发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荷花>的主要内容 <荷花>一文记叙了作者到公园观察荷花一事,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原文 清晨,我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村晚>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以及喜爱之情.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落日.回家的牧童在诗人的描绘下,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更是选取池塘.短笛等,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的美好,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村晚>的全文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主要描写哪些景物 <村晚>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水草.池塘.群山与落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晚景图.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池水溢出了

肥皂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什么之情 肥皂泡表现了作者什么之情

<肥皂泡>描写了作者童年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肥皂泡>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在下雨时节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肥皂泡就像是美丽的梦,表达了冰心童年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肥皂泡>主要内容 <肥皂泡>这篇课文通过自然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表达了作者快乐.骄傲的心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童趣的世界.肥皂泡不仅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