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女娲造人的故事讲了什么

  女娲造人的故事主要讲了女娲通过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蔓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女人和男人,让青年两性配合起来叫人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时间: 2024-11-08 21:56:46

女娲造人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女娲造人的故事讲了什么的相关文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泬的故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泬的成语故事

从前,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他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一个老农偶然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儿子认为蚂蚁的力量不足以威胁到堤坝,二人也就没有再管.结果当晚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最终堤决人淹.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 某一年,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 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偌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翻译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的翻译是什么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的翻译是:越王派遣大夫子余监造船只."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出自<郁离子·卷二>.<郁离子>是元末明初刘基的著作,是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集中反映了刘基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等内容.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的全文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为工.子余弗用.贾人去之吴,因王孙率②以见吴王,且言越大夫之不能用人也. 他日,王孙率与之观于江,飓作,江中之舟扰,则收指以示王孙率曰:"某且覆,某不覆.&q

八哥学舌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哥学舌的寓言故事的寓意

<八哥学舌>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舌灿莲花,但如果只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与观点的话,那么这样的言语也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要积极思考,勇敢地探求真理,不做思想上的懒汉. <八哥学舌>的故事 人们用网捕到八哥后,便训练它模仿人说话.日久天长,八哥就能跟人学舌了.它每天颠来倒去就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一天,一只蝉在院子里不停地叫着,八哥听到蝉的叫声后,便对它说:"喂,歇会儿行不行? 就会发出单调难听的叫声,还叫起来没完没了,我会说人话,也不像你那

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有些人虽然貌不惊人却有拥有真才实学,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却华而不实,徒有其表.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我们要做内外兼修的人. <孔雀和鹤>的故事 一天,孔雀邀请鹤作客.他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多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说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

风和太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风和太阳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风和太阳>的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都是不对的.要明白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风和太阳>出自<伊索寓言故事>. <风和太阳>故事内容: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勐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勐.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的人,邹国位于现在的山东地区,因此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山东.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带着他搬家.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处 这句话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什么意思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意思

"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的意思是:使用那个人的方法,反过来治理他自己."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出自宋代朱熹的<中庸集注>第十三章,近义词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 原文 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译文 因此君子治理人的办法, 就是用那个人的办法,反过来惩治那个人本身. 那个人能改正了, 就停下来不惩治他了. 用例 (1) 生活就会我们的道理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 面对刁难不能一味退缩忍让,我们必须以其人之道,还

狼来了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狼来了的故事讲了什么

狼来了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孩子经常用狼来了去糊弄人,让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不信任他了,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最后,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