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的意思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翻译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的意思: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该句出自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孔子世家赞》。此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孔子世家赞》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赞》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孔子世家赞》注释

  1、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赞:文体名。《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2、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4、乡:通“向”。

  5、适:往。

  6、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7、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8、《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折中:调和取证。

  《孔子世家赞》赏析

  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

  前一总评,主要是立足于孔子与作者自身的比照,主要从作者自身的感情落笔,因此显得亲切;后一总评,主要是立足于孔子与天子、王侯以及后世儒家学者的比照,主要从孔子的历史影响着墨,因此显得得体。

  二者相互映衬,而各有韵味。另外,赞语第一层主要是描写,第二层主要是叙事,第三层主要是议论。但描写含情,叙事含情,议论亦含情。读之,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

  《孔子世家赞》创作背景

  孔子在鲁国做过司冠,后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载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但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破例推崇,将其列入“世家”。

  《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列在该篇末尾。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表对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而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孔子世家赞》作者介绍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时间: 2024-11-08 22:25:14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的意思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翻译的相关文章

双世宠妃曲檀儿第几集消失 双世宠妃作者是谁

<双世宠妃>曲檀儿是第十九集消失的.双世宠妃截止2021年已经拍了三部系列,由企鹅影视出品.余洲影视承制,吴强执导,邢昭林.梁洁领衔主演,王瑞昌.陈宥维.钟祺.孙艺宁.王浩歌.胡春勇等联合主演的古装爱情剧.改编自梵缺的小说<爆笑宠妃:爷我等你休妻>,其三部影视剧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双世宠妃>故事简介 一股来自玄灵大陆的神奇引力,改变了东岳国曲府二小姐.为了大王爷自杀未遂的二小姐曲檀儿从此性情大变,时而温柔内敛,时而野蛮豪放. 拥有"双重性格"的曲檀

穆桂英杨宗保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穆桂英杨宗保的儿子叫什么

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杨宗保的儿子叫杨文广.而在正史中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而杨宗保是否存在并无史证.杨文广生于1012年卒于1074年.字仲容,祖籍麟州.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 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穆桂英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的相关小说被改编

余则成和翠平圆房哪一集 潜伏余则成和翠平圆房是哪一集

<潜伏>中余则成和翠平圆房是第二十七集.<潜伏>,是由东阳青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由姜伟.付玮导演,孙红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领衔主演的民国题材谍战剧,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潜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融合了幽默.言情.悬疑.智斗等诸多元素,着力表现特殊年代中地下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使观众大呼过瘾. 剧情介绍 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接到重要任务,和上级吕宗方赴南京暗杀叛逃的李海丰.吕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枪杀.余则成单枪匹马

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四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十四五"规划是从2021年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2020年7月30日,中央召开会议,决定在北京召开第十九届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七年之痒十年之痛是什么意思 七年之痒十年之痛的意思

七年之痒十年之痛的意思是夫妻之间的相处进入了磨合期.七年之痒指的是一段婚姻到了第七个年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一步步都会有一定的惊喜.而夫妻在结婚后,双方的缺点会慢慢暴露,所以两者也就出现了讨厌对方的情况.十年之痛是说夫妻结婚后的第十年,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沟通越来越少,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激情,很容易因为生活上的琐事而发生争吵,迎来了婚姻的瓶颈期. 只要度过这十年,夫妻之间的感情情况就会开始好转,比以前更加懂得关爱和珍惜彼此.夫妻走到一起是缘分,要珍惜,要像谈

戏赠元九李二十翻译和赏析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翻译

戏赠元九李二十全称为<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翻译为: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原文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

十二等程律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了十二等程律

十二等程律是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发明的. 1536年,朱载堉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深受其父郑恭王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早年跟随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后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 1591年,其父郑王朱厚烷去世,朱载堉作为长子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名著,中

芸汐传最后一集芸汐怎么活了 芸汐传大结局芸汐为什么死而复生

电视剧<芸汐传>最后一集中,一名粉衣女子解了顾七少身上发作的毒蛊,还拿走了韩芸汐留下的手环.而后,韩芸汐出现在梅海中,与龙非夜重逢.由此可知,是那名粉衣女子利用韩芸汐的手环救了她,又或者粉衣女子就是韩芸汐.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韩芸汐的复生都是龙非夜想象的画面,她实际上已经死了. 芸汐传最后一集芸汐怎么活了 <芸汐传>是由林国华监制,金媛媛编剧,林健龙.刘镇明执导,鞠婧祎.张哲瀚领衔主演,米热.林思意.王佑硕.许佳琪.胡兵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剧.该剧改编自芥沫的长篇小说<天才小毒妃&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什么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象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忠厚传家久:将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或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诗书继世长:认真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可以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