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的翻译

  《凿壁借光》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凿壁借光》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借光》注释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凿壁借光》启示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凿壁借光》创作背景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

  《凿壁借光》作者介绍

  刘歆,字子骏,后改名刘秀。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经学家刘向的儿子。著《三统历谱》,计算出圆周率为3.1547,世称“刘歆率”。原有著作已佚。明张溥辑有《刘子骏集》收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时间: 2024-11-08 22:04:59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匡衡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匡衡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凿壁偷光>的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境贫穷没有蜡烛.邻居的屋子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的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可以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

学奕文言文翻译 学奕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学弈文言文翻译如下: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另一个人虽然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跟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应该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篇文言文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介绍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大家都会认为"名师可以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

季布文言文翻译 季布文言文翻译答案

季布文言文翻译: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 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

韩康伯不畏天寒文言文翻译 韩康伯辞辉的翻译

文言文<韩康伯不畏天寒>的翻译:在韩康伯几岁的时候,家境非常贫苦,到了最冷的季节,他也只穿了短袄,还是他的母亲殷夫人自己做的短袄.她让康伯提着熨斗,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 儿子说:"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 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火在熨斗里,熨斗把就热了,我现在穿着短袄,下身也暖和了,所以不要了." 母亲对康伯的回答感到非常诧异,知道康伯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 <韩康伯不畏天寒>的原文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节选

<钟离意>文言文的翻译:钟离意,字子阿,是会稽山阴人.钟离意在少年时就担任郡里的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亭长收受别人的礼酒,太守登记在案,考察此人.钟离意把公文封还记载 ,进去向太守进言:"<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在于从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时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 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文言文翻译 石菖蒲赞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出自文言文<石菖蒲赞>,原文翻译为:凡是在石头上生长着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依附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类植物,虽然不需要泥土,然而去掉它的根部的泥土,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洗去泥土,用清水浸泡,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 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文言文翻译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翻译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出自文言文<女娲造人>,全文翻译如下:传说,天地刚刚分开时,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来创造人类.女娲的工作量很大,力量不足以制造足够多的人类,于是就牵来一条绳子伸入泥浆里,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俗说天地开辟的出处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出自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妙赏亭文言文翻译 妙赏亭原文翻译

<妙赏亭>的文言文翻译 寓山上的美丽风景不能在寓山结束,可能是因为身处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里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这个亭没有靠近山,所以在亭上可以观尽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嵌在苍翠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 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

手不释卷文言文的意思 手不释卷文言文及翻译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顾炎武外出游历,带了很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客栈里打开书本仔细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骑马走在路上,就在马背上默念各种经典著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偶尔有忘记的内容,就立即前往书肆中复习书本内的知识. <手不释卷>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