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是: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词句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花草美盛芬芳,泛指众花。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大林寺桃花》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无实际公事可办,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此诗为当时即景口吟的一首绝句。

  《大林寺桃花》赏析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作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大林寺桃花》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时间: 2024-12-16 07:09:47

三年级下册《大林寺桃花》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大林寺桃花前两句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的句意

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作品原文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大林寺桃花拼音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人间四月芳菲尽rén jiān sì yuè fāng fēi jìn,山寺桃花始盛开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èng kāi.长恨春归无觅处chá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不知转入此中来bù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

大林寺桃花古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大林寺桃花古诗表达的感情

<大林寺桃花>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留恋之情.全诗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流露出诗人对春光匆匆不驻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则透露出诗人心绪的转变,表露出其对始料未及的春光的惊羡,全诗抒发了诗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与愉悦之情. <大林寺桃花>的原诗 白居易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翻译

<大林寺桃花>的译文:四月时,庐山下的村落已经百花凋零,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刚刚开放.我常常惋惜春光易逝.无处寻觅,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的全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将山下与山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为山寺上的春光而惊异和欣喜的心情.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内容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元和十二年初夏在江州游历庐山大林寺时所作.诗的前两句以"芳菲尽"与"始盛开"形成对比,说明平地和山间气候的差异性.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拟人化,形象生动美好.全诗表达了作者对

大林寺桃花的翻译意思 《大林寺桃花》原文

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

大林寺桃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大林寺桃花》原文

大林寺桃花描写初夏的景色.此诗是作者在初夏四月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

<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事物具有两面性,外表光鲜美丽的事物不一定有用;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还应该看到事物的实际价值;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我们的长处和短处. <鹿角和鹿腿>的出处 <鹿角和鹿腿>是一则童话故事,出自人教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 <鹿角和鹿腿>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

景林寺文言文翻译 大林寺古诗注释译文

:景林寺在开阳门里面皇帝专用道路的东边,经房层层叠叠,与殿堂前两边的厢房相连.朱漆的栏杆照耀在日光之下,椽木迎着风,实在是一个名胜之地.景林寺西边有一个园子,里面有很多奇珍异果:春天鸟儿的叫声与秋天的蝉鸣连续不断.里面有一个僧人坐禅的房屋,屋里设置了一个专门修习佛法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比较小巧,但是其中精巧的构置却难以模仿超越. 僧人静修的地方严整而幽深,漂亮的树木正对着窗户,一种名叫杜若的草环绕着台阶.虽然处在朝廷所在的城市,却像处在无人问津的山谷一般宁静.静修的僧侣在绳床上打坐.以西风和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