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什么情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其赤诚的爱国热情,也表达出作者对戍边将士的钦佩之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翻译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七首·其四》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赏析

  前两句以“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等塞外相距遥远的地名和壮阔意象,勾画出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其中再以“暗”“孤城”“遥望”等词语,点出苍茫荒寒的塞外地理特征,使人不难体会到一股悲慨之气已扑面而来。

  第三句以“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征战,语言极为精练、刚健。大漠风沙的恶劣环境,身经“百战”的惨烈经历,“金甲”磨穿的艰苦卓绝,不仅未使主人公斗志颓丧,而是历练得更为坚强,斗志更加高昂,故第四句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作结,就显得水到渠成,满篇生辉。

  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时间: 2024-11-09 00:49:09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什么情感的相关文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其赤诚的爱国热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绘出了战事的频繁以及战斗之艰苦,抒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也表达出作者对戍边将士的钦佩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意是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意:戍守边疆的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磨穿了,发誓不打败进犯的敌人,就不返回家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将士誓要平定外族侵略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们的崇敬与赞赏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的上空布满层层浓云,将连绵雪山遮得一片黯淡.在边塞古城遥望玉门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上一句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从军行>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是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是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这句诗的意思为: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

从军行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表达的情感

<从军行>表现了战士们对祖国的忠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诗的前两句将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描绘了出来,突出西防突厥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诗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

从军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从军行王昌龄后两句表达的情感

<从军行>的后两句表达了将士誓要平定外族侵略.保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诗人对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崇敬与赞赏之情.<从军行>的后两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将士们身上穿的铠甲,在多次的战斗中已经磨穿了,但是将士们的壮志不灭,发誓不打败进犯之敌,就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 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

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舟夜书所见表达的情感

月黑见渔灯yuè hēi jiàn yú dēng,孤光一点萤gū guāng yī diǎn yíng.微微风簇浪wēi wēi fēng cù làng,散作满河星sàn zuò mǎn hé xīng. 舟夜书所见表达的情感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这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唐宋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的诗句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离别的诗句: 1.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咏怀> 2.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 3.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穿比基尼还穿内裤吗 比基尼诞生于什么时候

穿比基尼不需要穿内裤.因为比基尼一般采用杜邦莱卡.锦纶或涤纶面料,遇水不松垂.不鼓胀,质地厚.挺.不透,具有很好的弹性度.柔软度和扎实度.而由于比基尼和内裤的形状不同,内裤一定会露在外面,反而会更加引人注目,陡增尴尬.并且内裤湿了之后,会加重本身的总量,也不容干,时间一长就会滋生细菌,不利于身体健康. 比基尼又叫三点式游泳衣,是一种女子穿的泳衣,由遮蔽面积很小的裤衩和乳罩组成.发明于1946年,20世纪90年代全面进入中国.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服装界最伟大的发明". 比基尼已是柔美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