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了什么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了当我们恰当利用事物时,它就会对我们有利,反之就会有弊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源于古代思想家对君臣关系的论述,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原文如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从小生长在深宫中,在妇人的培育下长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不知道什么是劳苦,也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孔子说:“您所问的问题,是圣明的君主所问的。而我是个小人啊,哪能知道这些?”

  哀公说:“除了您,我没有地方可问啊。”

  孔子说:“您走进宗庙的大门向右,从东边的台阶登堂,抬头看见椽子屋梁,低头看见灵位,那些器物还在,但那祖先已经没了,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悲哀,那么悲哀之情哪会不到来呢?您黎明就起来梳头戴帽,天亮时就上朝听政,如果一件事情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祸乱的发端,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忧愁,那么忧愁之情哪会不到来呢?你天亮时上朝处理政事,太阳偏西时退朝,而各国逃亡而来的诸侯的子孙一定有等在您那朝堂的远处来侍奉您的,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劳苦,那么劳苦的感觉哪会不到来呢?您走出鲁国国都的四方城门去t望鲁国的四郊,那些亡国的废墟中一定有几处茅屋,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恐惧,那么恐惧之情哪会不到来呢?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能翻船。’您从这个方面来想想危险,那么危险哪会不到来呢?”

时间: 2024-08-24 03:46:4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了什么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的相关文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学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道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民与君王是对立统一的,人民能成就君王,更能推翻君王的统治.这句话是为了告诫君王要善待人民.它出自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之笔,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相关故事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这句话出自<荀子.哀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语出<荀子·哀公>,其原文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荀子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33]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小蝴蝶花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蝴蝶花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

<小蝴蝶花>这篇文章说明了正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满,只有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活得更快乐更自在. <小蝴蝶花>的主要内容 <小蝴蝶花>一文以小蝴蝶花作为主要对象,描绘了小蝴蝶花在百花丛中以及万紫千红的花园里的不同心态,从而表现出人或骄傲或自卑的两种心态,从而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小蝴蝶花>的原文 小蝴蝶花生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看看自己周围,不过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道理: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吹捧话,遇到事情要动脑分析,避免上当.当听见他人的夸奖时,应该表示谦虚,否则容易失去自我,上当受骗.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有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过路的狐狸看到之后,它垂涎的想得到那块肉,站在树下要怎么才能拿到肉呢?狐狸眼珠一转想到了主意. 狐狸望着树上的乌鸦招呼道:"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它.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狐狸又问道.

范进中举说明了什么道理 范进中举体现了什么

<范进中举>说明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古代士人的危害,告诉我们一个热衷仕途名利.以趋炎附势为风气的社会无法造就真正的知识分子,只会毒害一代代的读书人.全文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与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范进中举>的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第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应试,为范进后来中举喜极而疯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3第-12段)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及其社会的地位的显著变化. 第一层(

子非鱼说明了什么道理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什么意思

"子非鱼"说明了人与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人的主观感受无法相通,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子非鱼"的故事出自<庄子﹒秋水>,讲述了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 子非鱼的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鹰和云雀说明了什么道理 鹰和云雀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鹰和云雀>说明了:做人做事要稳重.谦逊.有礼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人要真实,不要虚伪,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不能凭外表来判断人,那些表面看来很普通可能是拥有绝技和高超胸襟的人. 一头鹰和一只云雀在一座高山的岩石上相遇了.云雀向鹰问好,老鹰却说:"我们是众鸟之王,我们还没开口,你就不该先向我们问好." "我原以为我们是同一家人呢."云雀说. 老鹰轻蔑地看了看云雀,说道:"谁说过我们属于同一个家庭?&quo

青蛙搬家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青蛙搬家的寓言说明的道理

青蛙搬家的故事说明: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获得成功,不能因为虚荣.骄傲而功亏一篑,要做一个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 青蛙搬家的故事 从前,湖边住着一只青蛙和两只大雁,可是湖水慢慢干涸了,大雁想要搬家,便来向青蛙告别.青蛙也想搬走,可是他不会飞,青蛙灵光一闪,说道:"你们咬住棍子的两头,我咬住棍子的中间,这样我就能和你们一起飞了." 他们飞过了一个村子,村民见了,惊讶地喊道:"快看啊,大雁带着青蛙飞,大雁真聪明!"青蛙很不开心,因为主意是他想到的. 飞过另一个村子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