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主要观点 班杜拉主要观点及启示

  班杜拉主要观点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主要观点详解:

  1、交互决定观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决定的;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

  但也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3、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这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以及情境条件。

  学习理论: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时间: 2024-11-09 02:13:14

班杜拉主要观点 班杜拉主要观点及启示的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三年级

对所读文章做一个简要的概述.然后写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前期铺垫.这部分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简".接着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即可. 读后感的写作步骤: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一议一 联一 结" 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

针锋相对造句 针锋相对造句咋写

一.针锋相对的造句 针锋相对造句有:1.作为乡镇政权这一国家权力末梢代理人的村支部与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在是否及如何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行政任务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积极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的人同地产开发公司就该地前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战.3.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针锋相对,不相上下. 4.这使布什先生与反对增兵的新当选民主党大多数针锋相对,许多参议员也反对增兵. 5.这两个努力似乎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双方反而在这些问题和发展发展战略和人权等其他问题上针锋相对. 6

师旷论学主要观点是什么 师旷论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师旷论学>主要观点:不要因为年纪大就放弃学习,有志不在年高.要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学习,不要因为年老就恐惧学习.只要怀着目标与恒心,信心与决心,即使学得不如少年人快,最终也可以学有所成. 师旷劝学的故事 晋平公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七十岁的年纪了,即使想学习也已经晚了;而晋平公的臣子师旷却劝告晋平公,那么只要在晚上点起蜡烛就可以了;晋平公认为他的臣子师旷在戏弄他,很生气:但是师旷解释道,少年人读书就像是日出的太阳一样,壮年人读书就像是日中的太阳,而老年人读书就像是点着蜡

农家学派提出了什么观点 农家学派提出什么观点

农家学派的观点:农家学派主张以奖励的方式发展农业,使人们丰衣足食;农家学派也主张推行耕战政策,认为贤者应该与民同耕而食.农家学派重视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技术也作了总结,主要代表著作有<神农>.<氾胜之>等. 农家学派的简介 农家学派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可见于<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这些材料都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农家学派是战国至西汉时期

池子与河流中池子的观点是什么 池子与河流中池子的观点

<池子与河流>中池子的观点:池子认为河流的生活过于奔波与沉重,它不愿意过河流的生活,于是选择停留在原地;池子追求的是无忧无虑的.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清闲生活.这个故事以池子最后被淤泥完全堵塞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要学习池子,不要被懒惰支配,要勇往直前,向目标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地. <池子与河流>的道理 <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要有远见,不要被懒惰支配,坐井观天,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向目标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地. <池子与河流>的原文 在森林中,有一小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

"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不变,道也是不变的.因为天道是恒定的,所以根据天道制定的封建社会的规则也是不会改变的.董仲舒由此确立了儒家的"大一统"学说,以维护天子的集权统治. <举贤良对策>的简介 <举贤良对策>共三篇,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的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观点:中国学生应该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学会将实验精神运用在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呼吁中国学生要怀抱着求真的态度去面对学问和生活,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而非盲信权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丁肇中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了哪个哲学派别的观点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观点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儒家学派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句话的寓意是:自然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受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影响.这句话出自<荀子>. "天行有常"的出处 "天行有常"出自<荀子天论>,原文如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赏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q

墨子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墨子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的

墨子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儒家学派认为爱有差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普遍本性,而墨子代表的墨家学派则主张"兼爱".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从而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兼相爱,交相利". "爱有差等"的主要内容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墨子核心,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