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二的道理及原文赏析

  道理: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赏析:本诗句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富有哲理情趣。“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有感》其二原文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翻译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其二注释

  艨艟(méng chōng):一作“蒙冲”。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书有感》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何时何地,缘何而作,一直令人费解,学人言之不详,颇多歧见。有人认为这首诗写于鹅湖之会后一年,即南宋淳熙三年(1176)春,朱熹如婺源省墓而游学三清山,在三清山的三清宫游憩时触景顿悟,有感而发作此诗。另有人根据朱熹写给许顺之的书信《答许顺之》(四部丛刊初编缩本《朱公文文集》卷三十九)推断这两首诗作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是年朱熹居闽北崇安五夫里。

  《观书有感》作者介绍

  朱熹,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

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

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朱文公文集》。

时间: 2024-08-29 18:54:36

观书有感其二的道理及原文赏析的相关文章

半亩方塘一鉴开全诗的意思 观书有感原文

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注释 ⑴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拼音 观书有感其二拼音版

昨夜江边春水生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艨艟巨舰一毛轻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向来枉费推移力xiàng lái wǎng fèi tuī yí l,此日中流自在行cǐ rì zhōng liú zì zài xíng. 原文及翻译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翻译: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

观书有感其二的诗意 观书有感其二的翻译

诗意: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其二原文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注释 艨艟(méng chōng):一作"蒙冲".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

观书有感翻译 观书有感译文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观书有感翻译及诗意 观书有感翻译和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和赏析

诗意: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其二赏析 本诗句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富有哲理情趣."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

观书有感其一拼音 观书有感其一译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天光云影共徘徊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问渠那得清如许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为有源头活水来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作品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

观书有感的翻译 观书有感白话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一面镜子被打开了一样,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水面上不停闪耀浮动.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何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水从源头的地方源源不断流淌出来,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的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的第一句描写出了方塘的清澈,将它比喻成可以照见世间各物的镜子:诗的第二句则是为了突出自己博大的胸襟.诗的三.四句就是讲道理了,告诉我们方塘之所以永不枯

观书有感朱熹写的是什么意思 观书有感写的是什么意思

朱熹的<观书有感>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澈明净的天光和云影在水面上闪耀着.浮动着.如果要问池塘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这首诗句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说水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