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什么节日的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翻译

  “遥知兄弟登高处”是重阳节的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此诗正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有感而作,全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翻译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本太原祁人,后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即草决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全诗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时间: 2024-08-07 10:05:04

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什么节日的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翻译的相关文章

木兰诗第四段翻译 木兰诗第四段的翻译

木兰诗第四段翻译: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的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马诗其五的翻译 马诗注释译文

<马诗·其五>的译文:广大的沙漠如同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山山岭连绵数里,一弯明月好像弯钩一样挂在天上.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其五> 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

七步诗4句译文 七步诗4句翻译

<七步诗>四句版本的译文:锅里煮着豆子,锅底下烧着豆秸,豆子在锅中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为何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 <七步诗>四句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三句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

马诗其五的翻译 马诗其五主要描写了什么

<马诗(其五)>的翻译:辽阔的沙漠,在月光下像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明月当空似悬钩: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

凉州词全诗的翻译 凉州词这首诗的简单翻译

<凉州词>全诗翻译: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原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这是一首描写征戍生活.边寒情景的著名诗篇.全诗写艰苦荒凉的

祭灶诗吕蒙正翻译 祭灶诗译文

<祭灶诗>翻译:一碗清汤一篇诗,灶君今天上青天:玉皇如果问人世间的事情,乱世的文章不值钱.原文:<祭灶诗>宋代,吕蒙正.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 大中祥符四年,去世,终年六十八,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吕蒙正代表作为千古奇

马诗意思翻译简单 马诗的意思翻译简单

马诗翻译: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马诗>共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

马诗李贺的意思翻译 马诗的意思翻译

<马诗>翻译:其一: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 其二: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其三: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风,驾驶着车骑,驰进群玉山中.骑卒吆喝开道,辞别了京城,八骏里面那赤骥马最受恩宠! 其四 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 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 其五 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