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翻译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翻译: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出自《论语·宪问》,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翻译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注释

  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赏析

  孔子重视个人修养,认为道德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在这里,孔子以马为喻,指出千里马虽然善跑,但是被人们称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马德。而一个人能被当作人才为人称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是看其是不是有能力。

  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是不能没有德行。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德,就如同个人素质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养好了,这才算是打好了基础,之后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道德基础没打好,就去培养各种各样的才艺,那就如同地基没打好就建起了高楼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时间: 2024-09-02 12:53:15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翻译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原文的相关文章

赠孟浩然李白翻译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

翻译: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作品原文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赠孟浩然>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篇,这首五律算是两人友情的见证,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

琵琶行原文和翻译注音 琵琶行原文和翻译注音是什么

<琵琶行>的翻译: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芦花,发出萧瑟的声音;我和客人下了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没有管弦奏乐以助兴;喝酒喝得不痛快,让离别显得更加悲伤;离别时,月亮倒映着江水上,显得苍苍茫茫. <琵琶行>的原文注音 <琵琶行> xún yáng jiāng tóu yè sòng kè,fēng yè dí huā qiū sè sè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zhǔ rén xià mǎ kè zài chuán, jǔ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赤壁怀古的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 滚滚江水不断向东流去,滔滔浪花冲洗尽千年以来的英雄人物. 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江岸边的乱石好像要刺破天空一样,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激起千万堆

孟子四则原文及翻译 孟子四则原文及翻译答案

孟子四则原文: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冲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已而已矣."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课文原文

<鹬蚌相争>的翻译: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说道:"今天我来时,渡过易水,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在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东施效颦原文及翻译 东施效颦的原文及翻译

<东施效颦>的翻译:西施因为心口痛,因而皱着眉头走在村子里,村里的一个丑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东施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东施效颦>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东施效颦>的道理 <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逐字翻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翻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逝者"指的是消逝的时光,代指万物光阴:"如"的意思是"像":"斯"的指的是"川",即河水:"夫"是一个语气助词,表感叹:"不舍"意为"不停":"昼夜"则代表白天与黑夜.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其原文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翻译 报任安书节选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节选)翻译: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数不胜数,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