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出自《论语·里仁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翻译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赏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注释

富与贵:富裕和显贵。

欲:想要。

得:得到。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时间: 2024-10-14 18:27:1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原文的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过秦论第五段原文翻译 过秦论第五段的原文翻译

<过秦论>第五段原文翻译:况且天下并没有更小也没有更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都是原先的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君主尊贵;锄头和木棍也没有比钩戟和长矛更加锋利;迁谪戍边的士兵并非足够与九国军队抗衡;陈涉的谋略和用兵之法也比不上九国的谋臣与武将.然而最后成败颠倒.功业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过秦论>第五段译文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兰亭集序>的翻译:永和九年时正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为了做禊礼这件事,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集会.诸多贤人全都汇聚在此,无论年长还是年少者都来了.此处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山林和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激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兰亭集序>的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和翻译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湖心亭看雪>的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旁.大雪下了多日,西湖上游人和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在这天初更结束的时候,我撑着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弥漫着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指南录后序 翻译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翻译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已经来不及交战.防守和转移了.满朝官员都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词打动.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其翻译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

齐大饥文言文翻译的意思 齐大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翻译:齐国出现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送给路过饥饿的人.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呼喝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齐大饥>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quo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原文及翻译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翻译: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候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全文翻译 陈元方候袁公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陈元方年十一时,侯袁公.候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全文翻译为: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