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的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该句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唐太宗论止盗》一文。本文通过讲述李世民针对如何处置盗贼,延伸至如何治理国家的事情,说明君主仁政,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唐太宗论止盗》注释

  1、论:讨论。

  2、止:禁止。

  3、或 :有的人。

  4、哂(shěn):微笑。

  5、为: 成为。

  6、故: 所以。

  7、不暇:没有时间;不,没有 ;暇,时间。

  8、去:去除。

  9、轻:减轻。

  10、使:让。

  11、安: 怎么。

  12、自是:从此以后;是:这。

  13、升平:太平。

  14、野宿:在郊外露宿。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

  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唐太宗论止盗》赏析

  《唐太宗论止盗》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本文通过讲述李世民针对如何处置盗贼,延伸至如何治理国家的事情,说明君主仁政,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唐太宗论止盗》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唐太宗论止盗》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时间: 2024-08-30 23:20:28

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翻译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的翻译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翻译: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

音序查字法的口诀是什么 音序查字法的口诀怎么背

音序查字法的口诀: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多少页.从这一页往后找,生字一定能找到.对于小学生来说,字典和词典就像是无声的老师,能够帮助孩子扫除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音序查字法的口诀详解 1.确定所查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例:开,读音kai,第一个字母k. 2.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的音序排列,第一二两个字母都相同,则按第三个字母的音序排列,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根据标

晋公子重耳之亡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翻译及赏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作品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翻译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翻译是什么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翻译: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离娄上>的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译文: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

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翻译 既而以吴民之的既翻译

"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的翻译是大中丞以苏州人民发动混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这句话出自<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的选节翻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

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翻译 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的翻译

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的翻译是: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他们.这句话出自历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郭伋传>,是郭伋的传记,出自<后汉书>.<后汉书>和<汉书>.<史记>.<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属"二十四史"之一,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的史事.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和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其翻译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翻译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的翻译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翻译: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该句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所作的<齐恒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恒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