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服装特点 德昂族的服装特点简单概括

  德昂族服饰特点: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纽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女性: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一般是上遮乳房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德昂族妇女不留发,剃光头,用黑布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重在背后,唐代史书描写她们是"出其余垂后为饰"。

  德昂族妇女的彩色横条纹裙子醒目而别致。关于这三种筒裙花色的来历,德昂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候,德昂族杀牛祭祀,三个姐妹帮忙按牛,被杀伤的牛在地上挣扎,牛尾上沾染的血甩在她们的裙子上。后来,他们便各自按着裙上血渍的位置和颜色深浅织制了新筒裙,从此流传至今。还传说,姐妹们在吃牛肉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牛血滴落在胸前,将衣襟染红。所以,德昂族妇女胸前都缝有两条红布,这就是牛血染红衣裳的标记。

  德昂族妇女还有在腰部装饰“腰箍”的传统习俗。她们的腰箍多用藤篾或竹篾制成,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颜色。行走时,腰箍随着双脚的移动而伸缩弹动,叮叮作响,成年的姑娘腰部均佩带腰箍,通常的系十多根,达到三十多根左右。它的多少一般与岁数有关,因此,腰箍也是成年女子年龄的表示。腰箍还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在青年男女社交中,小伙子为了获得姑娘的爱,往往费尽心思,精心制作有动植物花纹图案的腰箍送给心上人佩带。

时间: 2024-12-10 10:25:45

德昂族的服装特点 德昂族的服装特点简单概括的相关文章

畲族有什么风俗 畲族有什么风俗和特点

古老的畲族文化,源远流长.畲族婚礼是畲族文化最大的特色,不仅富于情趣,而且奇特新颖.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冬天的时候,畲族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 畲族忌吃狗肉.蛇肉.猫肉,更不能用筷子打猫,小孩忌吃鳝.鳗,到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不能将点心吃光,应有所剩余. 畲族同姓不能结婚,以前是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畲族的传统婚俗实行族内婚,远房同姓同辈可嫁娶.嫁男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 德昂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举行. 节日当天,人们手捧竹水筒,依次往雕龙画经的水槽里倒水,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关门节期间,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开门节期间,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启爱情婚姻之门.烧白柴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节日当晚,众人将佛像"请"到白柴堆旁,点燃柴堆,人们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僧侣为大家诵经祈祷,保佑德昂人吉祥如意.

维生素b族的作用 维生素b族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b族的作用是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同时维生素b族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调节作用. 维生素B也被称为维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维生素B是身体内新陈代谢必需的一环,每种维生素B都参与了关键的代谢反应,通常以辅酶的形式存在. 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

木佬是什么族 木佬是哪个族

木佬是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即现在的仫佬族,仫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仫佬族人喜爱酸辣,家家都会腌制酸荞头.酸豆角.酸芋蓬等美食.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

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 鄂伦春族分布在哪

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 鄂伦春族分布的地域,分为17世纪中叶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17世纪中叶前,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鄂伦春人逐渐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分别在呼玛尔河流域,逊河.沾河.乌云河.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节日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有米阔鲁节.帕斯克节.阿涅.奥米那仁.敖包等.在这些节日里要祭神.祭祖,有着吉庆.样和.祝福的意味,还要改善饮食,举行歌舞娱乐活动.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 鄂温克族--敖包会 鄂温克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举办.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是白民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节日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基诺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火把节因民族不同,因而时间也不同,大多数是在每年的农历的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有很多的活动,比如斗牛.摔跤.选美.羹火晚会.放孔明灯等.同时,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也是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火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星回"一词源自白语,即xinl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节日有阿涅节.库木勒节.抹黑节.千灯节.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把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每年五月举行库木勒节,男女老少深怀感恩之心,兴高采烈地去采摘柳蒿芽,并欢歌跳舞.抹黑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行,人们拿着浸了清油.沾上锅底灰的布或毡片,争相在对方脸上抹黑.千灯节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当天,人们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点得越多越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