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望闻问切的提出者是谁

  “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的,他在《难(nàn)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其中,望,是通过人体形、色、神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观察体内的变化。闻,即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问,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症状以及对话,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分析病情。切,即切脉,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深浅、快慢、强弱的变化来分析身体的变化。

  古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医治患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扁鹊,原名秦缓,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mào)人。秦缓曾居住在中丘蓬莱鹊山九仙洞,师从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修得高超医术。而后行走在诸侯各国,为百姓治病,深得人们敬重,尊称他为“扁鹊”,以此称赞他的医术。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一生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nàn)经》等著作。他为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时间: 2024-11-08 23:18:02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望闻问切的提出者是谁的相关文章

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 发明望闻问切的人是谁

望闻问切是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闻

性善论是谁提出的 性善论的提出者

性善论是孟子提出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心皆有四端,即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性善论的提出者 性善论的提出者是孟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也就是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之一,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中. 性善论的内容 孟子对性善论的论述始于"人禽之辨",指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伦而非生理上饥渴饮食等方面.进而孟子提出了四端说,指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人心固有

望闻问切出自于哪本经典著作 望闻问切出自哪本经典著作

"望闻问切"出自<难经>.<难经>的原名是<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全书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并论述了中医的理论问题,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等方面.最早联称"望闻问切"的著作是<古今医统>,原文如下:"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望闻问切是什么意思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望诊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 望五官等,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由此看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望闻问切是哪个医生发明的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的诊疗技术,是后来总结出的四诊法,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扁鹊是古代的神医,有着超高的艺术,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扁鹊的诊疗技术,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疗法为扁鹊行

什么是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望闻问切"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原文为: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中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获得了绵长的生命力,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医中我们非常熟悉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其中,望,是通过人体形.色.神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观察体内的变化.闻,即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问,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症状以及对话,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分析病情.切,即切脉,脉诊是中

学思行结合是谁提出的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思行结合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这是他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教育方法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学思行并重 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顾炎武.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而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

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提出什么教育思想

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分别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孔子还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简介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有弟子三千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才能的学生,孔子晚年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的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