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下翻译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时间: 2024-11-15 22:04:06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下翻译的相关文章

孟子四则原文及翻译 孟子四则原文及翻译答案

孟子四则原文: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冲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已而已矣."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

孟子自责文言文翻译 孟子自责文言文翻译大全

"孟子自责"文言文翻译: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一个人,便毫无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个时候,孟子推门进来,便看见妻子这样坐着,就很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代表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往外走,看到孟母,便说:"我要将我的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 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

孟子少时诵文言文翻译 孟子少时诵翻译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

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 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古文

<孟子欲休妻>的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呆在屋子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门看到了妻子的样子,对他的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让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 孟子二章原文和注释

<孟子二章>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可得闻与翻译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翻译

"可得闻与"翻译: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出自孟子所著的<齐桓晋文之事>中"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文章是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

孟子四端说的内容 孟子四端说的内容是什么

孟子四端说的内容:每个人天生本性都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德行. 孟子四端说的出处 孟子四端说出自<孟子·公孙丑>,原文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四端说的意思 孟子认为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显现,并非后天教化而成的.而这种本性就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四端包括人的恻隐之心.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注释

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今:现在.攘:窃取,偷.其:代词,他的.之:助词,的.代词,他.

孟子和什么并称为四书 孟子和什么合称为四书

<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并为四书,<孟子>被南宋大儒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四书常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为儒家经典,传承了自孔孟以来的儒家学说与思想. <孟子>的主要内容 <孟子>在南宋时期被当时的大儒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孟子现存七篇十四卷,记载有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