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复燃的故事 死灰复燃的典故

  西汉时期,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韩安国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

  韩安国告诉田甲说:“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田甲得意地说:“如果会的话,我一定会撒尿浇灭它。”没过多久,韩安国无罪释放,还做了大官,故意扬言说要杀了田甲全家。田甲被吓得面如土色,只好到府上向韩安国磕头认错。韩安国不仅放了他,而且还善待了他,后来也一直为韩安国效力。成语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时间: 2024-12-09 14:25:45

死灰复燃的故事 死灰复燃的典故的相关文章

死灰复燃的故事

死灰复燃的故事要从西汉时期说起,西汉时期,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韩安国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 韩安国告诉田甲说:"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田甲得意地说:"如果会的话,我一定会撒尿浇灭它." 没过多久,韩安国无罪释放,还做了大官,故意扬言说要杀了田甲全家.田甲被吓得面如土色,只好到府上向韩安国磕头认错.韩安国不仅放了他,而且还善待

缘木求鱼的故事 缘木求鱼的典故

缘木求鱼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是"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沿着;木:树干.树木,意思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用来比喻做事情方式或者方法不对,后果就是徒劳无功. 缘木求鱼是一个贬义词,近义词是水

出口成章的故事 出口成章的典故

传说在远古时代,尧在他年老准备退位时,先就继承人的问题征询"四岳"的建议,"四岳"推举舜继位.然后他又对舜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最后才将帝位禅让给舜.后来,舜也以同样形式将帝位禅位让给禹.据说,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可是舜生下来,眼睛却与一般人不一样.他的每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等于一只眼睛相当于一般人的两只眼睛重叠.因此,他看事物不看得很深很透,无论什么事,一眼看去,就明白无误.所以他"作事成法,出口成章". 就是说,他做起事来都合乎道义,说出来的话就

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成语典故

成语入木三分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并且非常的刻苦.他经常在水池边练字,结果连池水都快被染黑了.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因此而得. 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讳疾忌医的故事 讳疾忌医的典故

齐桓公第一次召见扁鹊的时候,扁鹊说齐桓公的皮肤里有病,用汤药可以医治,但齐桓公觉得自己很健康,不用医治.第二次,扁鹊说齐桓公病入血脉,可以用针灸医治,但齐桓公还是不相信他.第三次的时候,扁鹊看到齐桓公后马上就走,齐桓公派人去追问原因,扁鹊说齐桓公的病已经入骨髓,无药可救了.果然,不出几天齐桓公就死了. <讳疾忌医>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

杀鸡儆猴的故事 杀鸡儆猴的典故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

神机妙算的故事 神机妙算的典故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但东吴的周瑜心胸狭小,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总想找机会把他杀掉.诸葛亮深知此人很难共事,但为了江山大业,总是机警地与他周旋. 有一次,周瑜提出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期交箭,以军法处置,杀头示众.诸葛亮一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丝毫没有动静.周瑜心中暗喜:明天我看你用什么交箭,哈哈,就等人头落地吧. 谁知诸葛亮胸有成竹,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扎了1000多个草人,并配备3

抱薪救火的故事 抱薪救火的典故

战国末年,秦国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秦国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弱小的魏国就这样被秦国消灭了.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

乘风破浪的故事 乘风破浪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南阳人宗悫,自幼跟着长辈习武.有一天,正值他兄长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抢夺财物.宗悫面对盗贼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盗贼见势不妙,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问他长大后干什么?宗悫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几年后,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宗悫受命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之后宗悫又打了不少胜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