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是什么意思 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思

  及其所之既倦中的“之”意思:往、到达。整句的意思: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该句出自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该文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当时的县名。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chěng):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面对面。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

  王羲之,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时间: 2024-11-02 09:58:05

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是什么意思 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恭勤不倦的意思 恭勤意思是什么

恭勤不倦的意思是: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恭勤不倦"中"恭勤"是肃敬勤勉的意思.其中,"恭"指的是谨慎的样子,"勤"的意思为:勤奋.勤勉.而这句话描绘的是车胤勤奋苦读而不知疲倦的样子. 恭勤不倦的出处 恭勤不倦出自<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原文如下: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翻译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的意思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翻译: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语句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 作品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

沈倦头上戴的什么箍 沈倦头上戴的是什么

戴的是发箍.发箍也叫头箍,是专门固定头顶头发或者头部装饰用的,是专门为女孩子做的发箍也有人戴着是为了装饰.沈倦是栖见小说中的人物角色,该角色登场的作品是<白日梦我>.讲述了和父亲搬到新城市来的少女林语惊在开学前偶遇了"很暴躁的社会哥"沈倦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思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什么意思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思: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该句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 <归去来兮辞>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

手释不倦的故事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简述

手不释卷的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其带兵作战十分勇猛,但因为缺少文化,不能把作战经验总结成文字.吴主孙权就劝说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杂来推辞.孙权就以光武帝在作战时也手不释卷的例子来劝导他.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开始读书学习,并且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的出处 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原文如下:"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光武帝在带兵打仗的忙碌的时候,手不离书.手不释卷的字面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手不释卷的故事

兰亭集序为何情感由乐转悲 兰亭集序赏析思想感情

作者首先写了集会的盛大,然后感觉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很长久,别人也大概那样,感叹时光的流逝."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兰亭集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点绛唇拼音版 点绛唇 李清照赏析

cù bà qiū qiān ,qǐ lái yōng zhěng xiān xiān shǒu .lù nóng huā shòu ,báo hàn qīng yī tòu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jiàn kè rù lái ,wà chǎn jīn chāi liū .hé xiū zǒu ,yǐ mén huí shǒu ,què bǎ qīng méi xiù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

天净沙秋思是词还是曲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曲,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作品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的那首词 武陵春春晚表达的情感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原句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