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夜读文言文翻译 炳烛夜读出自

翻译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炳烛夜读”出自西汉人刘向所编的《说苑》中《师旷论学》一文。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师旷论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师旷论学》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害怕。

  6、暮:这里指“晚,末”。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里。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的,善良的。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喜欢。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27、炳:点燃。

  《师旷论学》赏析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说明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师旷论学》创作背景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为西汉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

时间: 2024-11-03 21:53:30

炳烛夜读文言文翻译 炳烛夜读出自的相关文章

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 炳烛而学原文

炳烛而学翻译如下: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本人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自己怎么敢戏弄大王呢?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炳烛而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囊萤夜读文言文翻译 囊萤夜读翻译简单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他知识广博,学问精通.由于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每到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囊萤夜读>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的启示 无论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多么恶劣,都要勤奋苦学,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囊萤夜读>的故事 晋代时有个人名叫车胤,他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他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翻译 囊萤夜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囊萤夜读>翻译: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上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 <铁杵成针>翻译: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溪,(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山上完成学业. <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乘着(劳作的)空隙学习读书,他的兄长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q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详细

<董遇谈三余勤读>翻译:有个想向董遇请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道:"你必须在这之前先读通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而然的就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奈何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道:"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欣赏

金山夜戏文言文翻译 金山夜戏文言文的翻译

<金山夜戏>翻译:崇祯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经由镇江到兖州去.这天下午三四点左右,我抵达北固山,在江口靠岸停船.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非常惊喜.船经过金山寺时都已经二鼓天了,路过龙王堂,进到大殿里,一切都是漆黑寂静的.树林下洒漏的月光,淅淅疏疏如同残雪一般. 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锣鼓声喧嚣嘈杂,整个金山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和尚用手背揩拭着眼睛,看得目瞪口

囊萤夜读的意思文言文翻译 囊萤夜读的意思

意思:晋朝人车胤因为家贫用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苦读. 翻译: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囊萤夜读>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注释 1.选自<晋书·车胤传>.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翻译 王冕僧寺夜读的译文

<王冕僧寺夜读>的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在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王冕偷偷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

银烛文言文翻译 银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在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的职务,并且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来了,心里十分恐惧,就把银子熔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 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以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