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日月换新天全诗及解释

  敢教日月换新天全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敢教日月换新天解释: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毛泽东所作的《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翻译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律·到韶山》注释

  ⑴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⑵故园:故乡,指韶山。

  ⑶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⑷高悬:高高举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⑸为有:因为有。多:增强激励。

  ⑹敢教:能令、能使。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⑺喜看:高兴地看到。菽:豆类的总称。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⑻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七律·到韶山》赏析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

  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他们从不气馁,从不退让,从不妥协,心里坚信一个真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

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1959年,毛泽东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抚今追昔、感而赋诗。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一共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

  《七律·到韶山》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其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时间: 2024-07-30 19:15:47

敢教日月换新天全诗及解释的相关文章

一从大地起风雷全诗的解释 解释一从大地起风雷全诗

<一从大地起风雷>全诗的解释为:自从大地被风雷震动,就有妖精从白骨堆中出生.和尚虽然糊涂但是还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一定会带来灾难.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扫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今天要为齐天大圣欢呼,只因为妖魔又重新到来了. <一从大地起风雷>原诗为: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赏析:这是一首和诗,是郭沫若1961年10月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

桃李春风一杯酒全诗及解释 寄黄几复赏析

全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解释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寄黄几复>注释 黄几复:即黄介,字几复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及解释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

<和董传留别>全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翻译: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全诗及解释 阙题赏析

全诗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解释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阙题>注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

刘项原来不读书全诗及解释 焚书坑赏析

全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解释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焚书坑>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

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 杜甫的望岳原文

解释: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注释 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

题临安邸全诗的解释 题临安邸古诗赏析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题临安邸>是林升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作品原文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题临安邸>是林升所

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和解释 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译文

1.全诗: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蹁跹,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2.诗意:到处灯火通明.烟火灿烂,黑夜也像是白天一样:兄弟姐妹们翩跹起舞,歌声响彻夜空,月儿圆圆地挂在天上:如果不是那人的领导,怎么能有现在各族同聚的盛事,大家共享良宵盛会,从未这么欢喜.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出处 "火树银花不夜天"出自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柳亚子<浣溪沙>,原词作于十月三日之夕.当时柳亚子先生在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和解释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农历二月的时节,青草开始生长,黄莺在天空飞舞,杨柳的枝叶轻拂堤岸,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全诗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景,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在前两局中,作者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