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意思翻译原文 观沧海作者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⑻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非常。

  ⒂至:极点。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时间: 2024-12-09 12:42:41

观沧海意思翻译原文 观沧海作者的相关文章

《观沧海》翻译全文 观沧海译文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

《观沧海》赏析及翻译 《观沧海》赏析和翻译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翻译: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记作品<种树郭橐驼传>,以树喻人,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

欧阳询观古碑文言文翻译 欧阳询观古碑文言文翻译答案

<欧阳询观古碑>翻译:欧阳询曾经在行走赶路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块古碑,这是晋朝时期书法家索靖所书写的.他停下马观察书法,很久之后才离开.他走了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立在碑的一旁,到了疲劳的时候,就把皮衣铺开坐下进行观察,于是就住在了古碑旁,多日之后才离开. <欧阳询观古碑>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隋炀

观别者翻译及赏析 观别者的翻译及赏析

观别者翻译: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所看见的一个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无奈之情.全诗着力描写游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句句伤情,感情细

观书有感翻译 观书有感译文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观书有感翻译及诗意 观书有感翻译和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曹操观沧海全文及解释 观沧海的原文和翻译以及赏析

<观沧海>的译文:向东行走,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的树木葱茏,花草丰茂.秋天的风声萧瑟,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的全文 两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

观沧海翻译简短 观沧海全文意思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