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的赏析

  赏析: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2、大江:指长江。

  3、淘:冲洗,冲刷。

  4、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5、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6、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7、雪:比喻浪花。

  8、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9、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10、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11、樯(qiáng)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12、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13、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14、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15、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时间: 2024-08-29 13:06:40

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的赏析的相关文章

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诗歌赏析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于1924年12月30日所作,是他爱恋上了富有才情的陆小曼而写下的,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创作背景 1924年诗人爱恋上了富有才情的陆小曼,同年底,1924年12月30日写了这首诗,诗人借以雪花自喻,抒唱他对爱与美的追求.此诗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赏析 全诗综合运用了借物抒情.对比.拟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

从军行其五翻译与赏析 从军行其五翻译与赏析是什么

<从军行·其五>译文:大漠狂风起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天色为之昏暗;战士们半卷着红旗,接到战报后立即出击;前锋部队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中途捷报传来,敌酋已被生擒.赏析:全文先描绘边塞的恶劣环境,表现出战事的激烈与紧张;而后描绘军队出征时迅猛的声势,以及前锋部队的辉煌战果,表现出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从军行·其五>的原文 <从军行·其五> 唐代: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五>的赏析 全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赏析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阳光明媚,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美丽:下雨天,在雨幕的掩映下,西湖的山峦迷醉了,若有若无,也显得十分奇妙.如果将西湖比作美艳的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合适. 赏析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刘项原来不读书全诗及解释 焚书坑赏析

全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解释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焚书坑>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

七律长征全诗翻译及诗意 七律长征赏析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煮豆燃豆萁的全诗及翻译 七步诗赏析

全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煮豆燃豆萁"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七步诗>注释 萁(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煎:煎熬,比喻迫害.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何:何必. <七步诗

断章赏析 断章全诗赏析

诗中的"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全诗内容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饮酒·结庐在人境>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

锦瑟全诗赏析 李商隐锦瑟翻译及赏析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