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一句一翻译 《活板》翻译

  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翻译: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

原文: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翻译: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

  原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翻译: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原文: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翻译: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活板》注释

  1、活板: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题目是后人加的。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2、板印:指雕版印刷。

  3、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之,指“版印书籍”。

  4、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是中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冯道和李愚向朝廷建议刻印五经发卖。

  5、已:已,同“以”。

  6、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7、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8、布衣:平民。

  9、毕昇(?—约1051):蕲州蕲水直河乡(今属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令:使。坚:硬。

  12、和(huò):混合。

  13、冒:覆盖。

  14、铁范:铁制的框子。

  15、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接近。炀,烘烤。

  16、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17、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19、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0、自:另自,另外。

  21、布字:排印。

  22、具:准备(好了)。

  23、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4、就:完成。

  25、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贴,一作“帖”。

  26、奇字:生僻字。

  27、旋:立刻。

  28、以:用。为:做,制作。之:活字模。者:....的原因。

  29、文理:纹理、质地。

  30、不可取:拿不下来。

  31、燔(fán):烧。

  32、讫(qì):完毕。

  33、殊不:一点也不。殊,根本。自落:自然落下来。

  34、群从(cóng):古代称侄子为“从子”,这里指子侄辈。从,指比自己小的或晚的子侄辈。

  35、宝藏(cáng):珍藏。

  36:则:就。

  《活板》赏析

  《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板。《活板》中的“活”是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是活字印刷的特征。作者沈括正是抓住了这个“活”字来进行说明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其一,以《活板》命题,以“活”字总领全文。抓住了“活”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纲。

  其二,紧紧扣住“活”字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开头由雕板谈及毕异发明了活板,接着就介绍“其法”,这个“法”就是活字印刷的过程和方法,是按照程序顺序(亦称时间顺序)进行介绍的。其工作程序是: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在介绍活字印刷的方法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活”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在说明一个“活”字。

  “每字为一印”,字印独立,不像雕版那样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块板,可见使用灵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用胶泥)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足见制字取材容易,简便灵活;字数少则“每字为一印”,多则“二十余印”,无则“旋刻之”,可谓机动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谓快速灵活;拆版时,“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何等轻省灵活……一个“活”字,贯穿了活版印刷的全过程。

  其三,使用对比说明方法,突出一个“活”字。文章一开头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这是颇具匠心的。在介绍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里,虽然没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绍活版印刷优点之中,无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费。

  《活板》一文正是抓住了“活”字,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板》创作背景

  《活板》创作于北宋年间,当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基本上同时代,且亲眼见过由自己的侄辈珍藏的活字,其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活板》作者介绍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进士。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次年任翰林学士。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著述传世的尚有《长兴集》等。

时间: 2024-09-01 21:45:55

《活板》一句一翻译 《活板》翻译的相关文章

文言文《活板》翻译 活板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 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

活板文言文翻译 活板翻译及原文

<活板>文言文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

活板逐句翻译 活板翻译

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翻译: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

氓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氓翻译白话文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翻译: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一直送到顿丘.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氓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翻译: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简单翻译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飞人寻常百姓家上一句 乌衣巷原文及翻译

上一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

离骚翻译一句一译 离骚翻译全文

<离骚>节选一句一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子孙啊,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太岁在寅那年,正当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父亲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态啊,一开始就赐我美好的名字.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为我取名叫正则啊,又取了字叫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已经有这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上美好的容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身披香草江离和幽雅的白芷啊,还编结秋兰作为佩带更加芳馨.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 醉翁亭记翻译

环滁皆山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

戒子书翻译一句一句 戒子书逐句翻译

夫君子之行,--德才兼备人的品行,静以修身--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俭以养德.--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非澹泊无以明志,--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夫学须静也,--学习必须静心,才须学也.--才识需要学习,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非志无以成学.--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淫慢则不能励精,--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险躁则不能冶性.--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年华随着光

逍遥游翻译一句一译 逍遥游翻译一句一译学生版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谐>之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