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出自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出自哪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人类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08-06 19:25:2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出自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的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和作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全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和解释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农历二月的时节,青草开始生长,黄莺在天空飞舞,杨柳的枝叶轻拂堤岸,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全诗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景,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在前两局中,作者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

一揽众山小出自哪首诗 一览众山小全诗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该诗是杜甫二十九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途经泰山所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

深林见鹿海蓝见鲸全诗 深林见鹿海蓝见鲸全诗出自哪里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是:"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深林见鹿海蓝见鲸"是改编于李白的诗句.""林深时见鹿"原句为"树深时见鹿".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句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

水至清则无鱼全诗 水清则无鱼的全诗 鱼出自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

汗滴禾下土的全诗名字 锄禾日当午全诗及翻译

"汗滴禾下土"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五言古诗,全诗的名字是<悯农二首>,别称是<古风二首>.<悯农二首>通过描绘农民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汗滴禾下土的出处 "汗滴禾下土"出自<悯农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

我寄相思与明月的全诗 我寄相思与明月的全诗是什么

"我寄相思与明月"的全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相思与明月"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是作者寄给贬谪远方的老友王昌龄的. 译文:暮春三月的江南,杨花满天,旋转着缓缓落地,伴着子规鸟的哀啼,仿佛子规鸟也能感受到我心中的悲凉与忧愁.我听说您被贬谪到龙标去的消息,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的这份忧愁.这份惆怅.这份同病相怜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能随着东风,与君一道前往那古夜郎的

梅子黄时日日晴全诗意思 梅子黄时日日晴全诗意思是什么

"梅子黄时日日晴"出自<三衢道中>,全诗译文为:梅子成熟的时节,每天都是晴朗的天气,乘舟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上山间小路.山上的绿荫浓密,和来的时候并没有少多少,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 曾几 [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的赏析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中"梅子黄时"暗示了此

有山皆图画这首全诗 有山皆图画这首全诗朗读

全诗如下: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一畦春非绿,十里稻花香.诗句意思: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音﹣山山都如画图一般壮美:水水都如诗如歌秀丽.一畦非绿,十里稻花香满田的非菜已经绿了,连绵十里的稻花吐着芬芳.出自李白<有山皆图画>.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浓厚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幻想出来的人物,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强调主观情感.抒发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2.丰富奇特的想象:想象瑰丽.变幻莫测,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