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有不少的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便是他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赏析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描写的是全景,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

时间: 2024-09-01 08:33:31

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创作背景的相关文章

父爱之舟创作背景详情 父爱之舟的创作背景 父爱之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父爱之舟创作背景详情:作者年纪渐长,有感而发,是为了纪念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爱和家乡的怀念.<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简介 写到父亲在船舱中弯腰低头替我缝补的背影时,作者又将朱自清的名作<背影>中那充满父爱的背影与之相映衬,而鲁迅笔底的乌蓬船,也与承载父爱的姑爹的小小渔船一般亲切,难忘. 正因使用了映衬的手法,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以及父爱之舟在我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七步诗>写于黄初元年,也就是曹丕称帝为魏文帝的那年.由于曹植和曹丕曾有过争封太子的日子,曹丕心里忌惮,因此有意除掉曹植,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最后曹植在悲愤之中,七步成诗. 曹植是谁 曹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士祯称为有仙才者,与李白.苏轼并列.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流传后世的诗作除了<七步诗>,还有<洛神赋>等. <七步诗>的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l

赠范晔诗的创作背景 赠范晔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赠范晔诗>的创作背景如下:诗人在南征度梅岭期间,登上梅花遍开的梅岭,想起正在北方的旧友范晔,刚好又遇到北上的驿使,于是折花作诗,托驿使赠与友人. <赠范晔诗>的赏析 <赠范晔诗>一诗只有了短短二十字,既写事又传情.诗中前两句写事,点明了友人折花赠友之事.这首诗的后两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江南自古都是富硕之地,真的什么都没有吗?显然不是,而诗人却说"江南无所有",这是因为那些物件都传达不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当时王昌龄为江宁丞,辛渐是他的好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主要描写二人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将你送走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的话,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赏析 诗的首句渲染出了离别的暗淡气氛,"连"字

莫扎特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 莫扎特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歌曲背景: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诞生于18世纪70年代,花一年时间创作,原本是<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的第三乐章,后来经常用于单独演出.可以说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多种器乐独奏曲.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营造法式》创作背景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李诫组织编纂的.李诫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北宋朝廷的文官,李诫懂地理,又好历史人物,既通音律,又擅绘画,所以宋徽宗将重修<营造法式>的任务.交给了他,李诫考究经史群书,阅<考工记>.<唐六典>.<木经>等,将前朝当代建筑中的体系清晰明了地梳理出来,最后<营造法式>书成. <营造法式>创作背景 北宋建国以后的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作者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

吴均三书的共同特点 吴均三书的共同点

<吴均三书>的共同特点是: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吴均三书>是三封书信,即<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 作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 作品赏析:<与朱元

书愤与蜀相的异同点 书愤与蜀相的异同点是什么

<书愤>和<蜀相>均写于国家动乱的时代,诗人都借诸葛亮的事迹来表达心迹.但两首诗的传达情感和写作手法都有所不同,<书愤>多用白描和对比的手法,诗风慷慨激昂,抒发了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报效祖国的心志与壮志未酬愤懑;<蜀相>借乐景抒哀情,全诗沉郁顿挫,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其功业未遂的惋惜. <书愤>的创作背景 <书愤>写于公元1186年,诗人陆游时年六十有一,已罢官已六年,诗人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

千字文谁写的 《千字文》创作背景

千字文是周兴嗣写的.其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锺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混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李倬<尚书故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