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中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人们只能观赏而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长出外蔓,不长出侧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喜爱牡丹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牡丹吧!

  《爱莲说》注释

  1、独:只,仅仅。

  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意)

  3、出:长出。

  4、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洗涤。

  7、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8、妖:美丽而不端庄。

  9、通:贯通;通透。

  10、直:挺立的样子。

  《爱莲说》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爱莲说》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一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时间: 2024-11-01 02:58:11

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 《爱莲说》原文的相关文章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谁写的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谁写的

"志见出师表,好(hào)为梁父(fǔ)吟"是郭沫若先生在游隆中武侯祠时题写的.意思是诸葛亮的伟大志向在<出师表>中可以发现,他的淡泊之心在<梁父吟>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 <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诸葛亮出仕前平日好(hào)念它.

爱莲说和陋室铭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突出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陋室铭>通过赞美陋室抒写了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 <陋室铭>通过对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爱莲说>的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多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而<陋室铭>的句式更为整齐,多以骈句为主,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在描写上,<爱莲说>主要运用拟人化的描写手法,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而<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以及陋室主人的具体描绘来表现陋室主人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的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 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以自己比作那出自淤泥之中的濯濯青莲,不被世俗之物所玷污影响,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的心境已寄情于山水之间,不被世俗所扰.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谁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哪个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徐志摩去欧洲游学的时候给陆小曼写了一百封信,那一百封信都是非常优美的散文诗,徐志摩自己说那一百封信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漫游的成绩",<再别康桥>就是在这期间写的.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

爱莲说的主旨句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意思是: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爱莲说是什么文体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文学体裁:说.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读后感开头如何写 读后感怎么写格式

读后感的开头都是以你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始,大概用几句话先概括原文的内容,然后接着写你的感受和启示.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读后感怎么写格式 标题 一般读后感的标题都是以读<XXX>有感或者<XXX>读后感这种为主,拟定好题目之后就可以开始整理内容,一般读后感分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正文内容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2-3句话概括为宜.结尾

牧场之国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牧场之国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

<牧场之国>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牛群在草地上吃草的样子,全文描绘了颜色不同的牛群在吃草时的不同姿态,有的专注,而有的伫立不动;同时也描绘了老牛和牛犊吃草时的不同姿态. <牧场之国>的主要内容 <牧场之国>是一篇的抒情散文.全文通过对荷兰的牧场风光的描绘,表现出荷兰牧场在白天与夜晚时分的优美景色全文.文章第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而后通过描绘牧场中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牧场在日夜环境下的不同情境,表达了牧场之美以及动物与自然鹅血共处的场面.文章展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