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的意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到哪里去?该句出自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

  《归去来兮辞》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注释

  1、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2、幼稚:指孩童。盈:满。

  3、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类。

  4、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5、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6、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7、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8、靡途:没有门路。

  9、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2、见:被。

  3、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4、惮:害怕。役:服役。

  15、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归去来兮辞》译文

  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瓮里没有积蓄的粮食,养活全家老幼还找不到什么办法。亲戚朋友都劝我出去做官,我豁然而有所思虑,但求取一官半职也没有途径。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

  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再出外远行又有什么追求?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归去来兮辞》赏析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

  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相为表里,成“双美”之势。

  《归去来兮辞》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归去来兮辞》作者介绍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时间: 2024-08-06 21:05:29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的意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的相关文章

郑武公伐胡文言文翻译 郑武公伐胡文言文翻译大全

<郑武公伐胡>翻译: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所以就先将自己的女儿(一说妹妹)嫁给胡国的君王,以此来讨胡国君主高兴.就问大臣们说:"我如果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道:"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一听大怒就将关其思杀了,并且说道:"胡国,可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是何居心?"胡国君主在他国听到这件事,就以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从而不在去防备他,郑国在这时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郑武公伐胡>原文欣赏 昔者郑武公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和注释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拥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的哲理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想要知道山中发生的事情,直接去问这座山中打柴的人就行,因为打柴人需要天天上山砍柴,可以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大小事务应该都有了解. 原文 古今贤文(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的哲理 直译: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那就去问在这座山中打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妻子指的是什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妻子指的是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都消散不见了,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什么 风欲静而树不止那首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止;子女想要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经离世了.这句话常用于比喻丧亲之痛,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也用于比喻客观形势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违背.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出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卷二>,原文如下: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q

云胡不喜是什么意思出处在哪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谁写的

"云胡不喜"的意思是:心里怎么会不欢喜呢?"云胡不喜"出自<诗经·郑风·风雨>,原句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句话的意思是:风雨交加之际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全诗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苦以及女子见到意中人后的欣喜之情. <风雨> 佚名 [先秦]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雨声凄凄切切,窗外的鸡鸣声声急.风雨交加之际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哪个季节

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的是:春季.出自<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如下: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

次及南方已定欲北定中原的意思 次及南方已定欲北定中原是什么意思

次及南方已定欲北定中原的意思是其次谈到南方已经平定,想要北上平定中原.这句话是根据诸葛亮<前出师表>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总结而来. 意思是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府库兵甲充足,应当犒赏全军,并率领他们向北平定中原.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

欲的意思:好像.将要.整句的意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清明>,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全诗表达了诗人心里的落寞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清明>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